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作者:

冯健平

导师:

沈萍

导师单位:

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

学位:

硕士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 折前进的。在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也存在工业与农业发展不平衡, 城市与农村建设差别巨大等问题。但这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同样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 譬如国有土地与农村建设用地的流通问题,在流转的条件、对象、法律关 系、权益分配、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农村的建设、农业 的发展、农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 设用地需求量持续增长。但我国人多地少,不能大量征收农业用地,特别 是耕地来满足建设领域用地需要。而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流转受到法 律法规政策的诸多限制,无法通过合法有序的市场来调节,形成了屡禁不 止、非法交易的隐形市场。这种非法的无序的流转在现实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主权虚位;二是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残缺;三是相 关立法相互冲突;四是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缺乏规范;五是 征地补偿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 土地市场混乱,非法交易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农民利益, 影响了小城镇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 农民收入提供长期比较稳定的收益来源,促进农村生产力更快发展,必须 从立法、制度上等方面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促进农村建设 用地使用权流转合法化、规范化。为此,笔者从健全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加强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管理、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条 件、期限和范围、适当限定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土地用途、规范现 行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土地收益的分配管理制度、创设农村建设用地使用 权的消灭制度、创设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结合我 国目前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现行法律规定进行探讨,通过立 法、制度创新,借助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 用地“同地、同价、同权”,两种产权一体化管理,切实维护占全国总人口 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

学科:

经济法学

提交日期

2025-11-18

引用参考

冯健平.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08.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
  • dc.contributor.schoolno
  • 2025tj132
  • dc.contributor.author
  • 冯健平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
  • dc.contributor.degree
  • 硕士
  • dc.contributor.childdegree
  • 法律硕士
  • dc.contributor.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西南政法大学
  • dc.identifier.year
  • 2008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沈萍
  • dc.contributor.advisorAffiliation
  • 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农村集体土地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 dc.subject
  • rural collectively-owned land;the right to the use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circulation of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 折前进的。在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也存在工业与农业发展不平衡, 城市与农村建设差别巨大等问题。但这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同样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 譬如国有土地与农村建设用地的流通问题,在流转的条件、对象、法律关 系、权益分配、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农村的建设、农业 的发展、农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 设用地需求量持续增长。但我国人多地少,不能大量征收农业用地,特别 是耕地来满足建设领域用地需要。而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流转受到法 律法规政策的诸多限制,无法通过合法有序的市场来调节,形成了屡禁不 止、非法交易的隐形市场。这种非法的无序的流转在现实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主权虚位;二是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残缺;三是相 关立法相互冲突;四是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缺乏规范;五是 征地补偿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 土地市场混乱,非法交易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农民利益, 影响了小城镇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 农民收入提供长期比较稳定的收益来源,促进农村生产力更快发展,必须 从立法、制度上等方面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促进农村建设 用地使用权流转合法化、规范化。为此,笔者从健全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加强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管理、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条 件、期限和范围、适当限定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土地用途、规范现 行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土地收益的分配管理制度、创设农村建设用地使用 权的消灭制度、创设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结合我 国目前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现行法律规定进行探讨,通过立 法、制度创新,借助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 用地“同地、同价、同权”,两种产权一体化管理,切实维护占全国总人口 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have been developed greatl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which have increased it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brought about better 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 However, China has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and system. For instanc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circulation conditions, objects, legal relations, distri- butions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legal liabilities between the circulation of state-owned land and that of rural collectively-owned land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The differences have produced great effects on rural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living of peasants. Therefore,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circulation of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rural collectively-owned land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and the regulations of present laws, the author tries to approach the subject on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collectively-owned land property system, optimizing the current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land earnings from the circulation of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collectively- owned land, determining the circulation circumstance, term and scope, strengthen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circulation, setting up and improving the land price standard and the relevant land price evaluation system, making a suitable restriction on the land use, founding normative system for circulation of rural homestead use right, normalizing the elimination system and formulating the legal liabilities for circulation of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rural collectively- owned land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Through the innovation systems and with the protection of laws and rules, the aim of “the same area of land with equal price and equal right” between the rural collectively- owned land and the state-owned land will be realized. The two sorts of property rights may be managed in one system and the interests of peasants are herewith protected.
  • dc.date.issued
  • 2025-11-1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