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电子搬家”行为模式、动因及反思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沈艾娥

作者:

沈艾娥 ; 张紫舟

摘要:

以青年人“电子搬家”为研究对象,发现青年人“电子搬家”主要通过“彻底告别式”的账号注销与“跨平台流浪”的内容分流两种策略,在隐私保护与自我表达间寻求平衡,“电子搬家”既是对形象管理和隐私风险的应对,也体现了对平台匿名性的追求。研究发现,“电子搬家”折射出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深层变迁,以及加速社会下的连接异化问题。当平台设计不断侵蚀用户隐私边界时,这种行为已超越个体选择,成为对数字监控的微弱抵抗。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9-25

学科:

传播学

提交日期

2025-11-13

引用参考

沈艾娥; 张紫舟. 青年人“电子搬家”行为模式、动因及反思[J]. 新媒体研究,2025(18):78-82.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青年人“电子搬家”行为模式、动因及反思
  • dc.contributor.author
  • 沈艾娥; 张紫舟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dc.publisher
  • 新媒体研究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18
  • dc.identifier.volume
  • 11
  • dc.identifier.page
  • 78-82
  • dc.date.issued
  • 2025-09-2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电子搬家;;社交媒体;;隐私风险;;网络迁徙;;PPM理论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以青年人“电子搬家”为研究对象,发现青年人“电子搬家”主要通过“彻底告别式”的账号注销与“跨平台流浪”的内容分流两种策略,在隐私保护与自我表达间寻求平衡,“电子搬家”既是对形象管理和隐私风险的应对,也体现了对平台匿名性的追求。研究发现,“电子搬家”折射出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深层变迁,以及加速社会下的连接异化问题。当平台设计不断侵蚀用户隐私边界时,这种行为已超越个体选择,成为对数字监控的微弱抵抗。
  • dc.identifier.issn
  • 2096-0360
  • dc.identifier.if
  • 0.13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