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认知偏差应用的法律规制:基于行为导向的分析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赵尧

作者:

赵尧

摘要:

金融消费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商业化应用由来已久,并在数字金融背景下异化出“暗黑模式”“数字操纵”等极端情形,从而产生偏差应用行为本身不法的合理性挑战。对此,现行法律规则并没有给予充分有效的回应。究其根本,现行法以行为人自主意识为基本假定,缺乏对认知偏差及其驱动力(潜意识)的足够认知。与此同时,传统理论从金融消费者个体利益出发,认为偏差应用“非理性、不自愿、有损害”而主张法律规制,实则存疑。本质上,偏差应用从结果规制走向行为规制的正当性,源于金融风险的防控之需:有别于普通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的偏差应用容易诱发更具外部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针对偏差应用的合理规制,建议厘清认知偏差与规制措施的互构性、整体性以及异质性关系,并具体通过冷静期制度、默认条款以及提升金融素养等路径予以实施。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11-06

学科:

经济法学

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SCI; AMI核心

提交日期

2025-11-13

引用参考

赵尧. 金融消费者认知偏差应用的法律规制:基于行为导向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5(06):203-220.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金融消费者认知偏差应用的法律规制:基于行为导向的分析
  • dc.contributor.author
  • 赵尧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dc.publisher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6
  • dc.identifier.volume
  • 31
  • dc.identifier.page
  • 203-220
  • dc.date.issued
  • 2025-11-06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金融消费者;;认知偏差;;金融安全;;数字金融;;行为规制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金融消费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商业化应用由来已久,并在数字金融背景下异化出“暗黑模式”“数字操纵”等极端情形,从而产生偏差应用行为本身不法的合理性挑战。对此,现行法律规则并没有给予充分有效的回应。究其根本,现行法以行为人自主意识为基本假定,缺乏对认知偏差及其驱动力(潜意识)的足够认知。与此同时,传统理论从金融消费者个体利益出发,认为偏差应用“非理性、不自愿、有损害”而主张法律规制,实则存疑。本质上,偏差应用从结果规制走向行为规制的正当性,源于金融风险的防控之需:有别于普通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的偏差应用容易诱发更具外部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针对偏差应用的合理规制,建议厘清认知偏差与规制措施的互构性、整体性以及异质性关系,并具体通过冷静期制度、默认条款以及提升金融素养等路径予以实施。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研究”(23SKJD034);; 西南政法大学毓秀青年学者创新团队项目“投资者异质化背景下创投基金的治理问题研究”(2020XJTD-01)的阶段性成果
  • dc.identifier.CN
  • 22-1243/D
  • dc.identifier.issn
  • 1006-6128
  • dc.identifier.if
  • 7.10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