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不完全劳动关系的量化判断路径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作者:

周洁

摘要:

数智时代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不完全劳动关系难以认定,根源在于现行法律规范与数字化用工形态不匹配,缺乏相对确定的判断标准。基于此,需以“数—制融合”为原则,推动不完全劳动关系认定从经验判断转向由数据驱动的量化分析,即立足精准识别、阶梯赋权、技术向善的核心目标,在“数—制融合”原则下构建以人格控制强度、经济依赖强度、组织整合度为核心维度的结构化评估框架。在实现机制上,依托中央数据库区块链存证、数字化动态监测系统等技术实现劳动过程关键数据的可追溯、可验证与可计量;通过法律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等规则增强司法裁量的客观性;构建阶梯式权益保障机制,最终在保障劳动者生存权与促进技术发展之间实现法治平衡。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10-20

学科:

经济法学

收录:

CSSCI扩展版

提交日期

2025-11-03

引用参考

周洁. 数智时代不完全劳动关系的量化判断路径[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5(06):114-128.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数智时代不完全劳动关系的量化判断路径
  • dc.contributor.author
  • 周洁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dc.publisher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6
  • dc.identifier.page
  • 114-128
  • dc.date.issued
  • 2025-10-20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不完全劳动关系;;量化判断标准;;数—制融合;;三维检核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数智时代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不完全劳动关系难以认定,根源在于现行法律规范与数字化用工形态不匹配,缺乏相对确定的判断标准。基于此,需以“数—制融合”为原则,推动不完全劳动关系认定从经验判断转向由数据驱动的量化分析,即立足精准识别、阶梯赋权、技术向善的核心目标,在“数—制融合”原则下构建以人格控制强度、经济依赖强度、组织整合度为核心维度的结构化评估框架。在实现机制上,依托中央数据库区块链存证、数字化动态监测系统等技术实现劳动过程关键数据的可追溯、可验证与可计量;通过法律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等规则增强司法裁量的客观性;构建阶梯式权益保障机制,最终在保障劳动者生存权与促进技术发展之间实现法治平衡。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2024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24RZ01)的阶段性成果
  • dc.identifier.CN
  • 41-1291/D
  • dc.identifier.issn
  • 1008-6951
  • dc.identifier.if
  • 1.24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