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黑箱与规则重构:刑事诉讼中深度伪造证据的审查困境及路径选择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潘金贵

归属院系:

法学院

作者:

潘金贵 ; 杨洪彬

摘要: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伪造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滥用对传统证据审查体系构成严峻挑战。技术黑箱特性导致证据真实性存疑、算法与司法审查权的结构性冲突以及现行法律规范与技术发展的脱节。深度伪造证据通过高度仿真的视听内容突破传统伪证识别逻辑,引发真实性审查标准模糊、技术依赖症加剧司法权让渡、证明责任分配失衡及证据链断裂等系统性风险。为应对上述风险挑战,亟须构建“制度—技术”协同治理框架:推动深度伪造技术专项立法,确立高风险场景下的强制标识与溯源义务;设计分层式审查模式,强化生成环境日志备案与算法透明度要求;创新证明责任分配机制,建立“技术质疑触发举证转移”规则;完善人工智能服务商行业规范,实施全链条算法审计制度;引入专家辅助人与技术调查官协同审查机制,弥补司法技术认知鸿沟。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8-15

学科:

诉讼法学

提交日期

2025-10-13

引用参考

潘金贵; 杨洪彬. 技术黑箱与规则重构:刑事诉讼中深度伪造证据的审查困境及路径选择[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5(04):69-78.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技术黑箱与规则重构:刑事诉讼中深度伪造证据的审查困境及路径选择
  • dc.contributor.author
  • 潘金贵; 杨洪彬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
  • dc.publisher
  •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4
  • dc.identifier.page
  • 69-78
  • dc.date.issued
  • 2025-08-1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深度伪造;;证据审查;;技术黑箱;;算法审计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伪造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滥用对传统证据审查体系构成严峻挑战。技术黑箱特性导致证据真实性存疑、算法与司法审查权的结构性冲突以及现行法律规范与技术发展的脱节。深度伪造证据通过高度仿真的视听内容突破传统伪证识别逻辑,引发真实性审查标准模糊、技术依赖症加剧司法权让渡、证明责任分配失衡及证据链断裂等系统性风险。为应对上述风险挑战,亟须构建“制度—技术”协同治理框架:推动深度伪造技术专项立法,确立高风险场景下的强制标识与溯源义务;设计分层式审查模式,强化生成环境日志备案与算法透明度要求;创新证明责任分配机制,建立“技术质疑触发举证转移”规则;完善人工智能服务商行业规范,实施全链条算法审计制度;引入专家辅助人与技术调查官协同审查机制,弥补司法技术认知鸿沟。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2025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数字检察视域下涉案财产全过程同步审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YS252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dc.identifier.CN
  • 21-1424/D
  • dc.identifier.issn
  • 1009-1416
  • dc.identifier.if
  • 0.08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