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对“人民城市”的制度保障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张震

作者:

张震

摘要: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人民城市”的重要概念,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工作的目标定位于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人民宪法的本质属性、治国理政总章程的基本定位以及国家根本法的法律地位,均决定了我国宪法应为“人民城市”提供足恰、有效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我国宪法为“人民城市”提供最根本的规范依据;透过宪法和法律的关系理论,对于“人民城市”又形构了包括落实立法任务、实现立法引领、延拓立法空间、构成立法拘束在内的四层次的依宪立法制度;在立法前提下,又形成了包括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在内的城市生活场景中权利的国家保障义务;最终通过合宪性审查实现合宪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兜底保障,从而形成了我国宪法对“人民城市”的制度保障的闭环体系。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9-15

学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SCI扩展版

提交日期

2025-09-26

引用参考

张震. 我国宪法对“人民城市”的制度保障[J]. 法学杂志,2025(05):94-109+173.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我国宪法对“人民城市”的制度保障
  • dc.contributor.author
  • 张震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
  • dc.publisher
  • 法学杂志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5
  • dc.identifier.volume
  • 46
  • dc.identifier.page
  • 94-109+173
  • dc.date.issued
  • 2025-09-1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我国宪法;;人民城市;;规范内涵;;制度保障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人民城市”的重要概念,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工作的目标定位于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人民宪法的本质属性、治国理政总章程的基本定位以及国家根本法的法律地位,均决定了我国宪法应为“人民城市”提供足恰、有效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我国宪法为“人民城市”提供最根本的规范依据;透过宪法和法律的关系理论,对于“人民城市”又形构了包括落实立法任务、实现立法引领、延拓立法空间、构成立法拘束在内的四层次的依宪立法制度;在立法前提下,又形成了包括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在内的城市生活场景中权利的国家保障义务;最终通过合宪性审查实现合宪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兜底保障,从而形成了我国宪法对“人民城市”的制度保障的闭环体系。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2024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法治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城市治理”(项目批准号:2024NDZD03);; 2025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法治保障研究”(项目批准号:2025WT17)的阶段性成果
  • dc.identifier.CN
  • 11-1648/D
  • dc.identifier.issn
  • 1001-618X
  • dc.identifier.if
  • 3.65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