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提升的三维进路:显性化、专业化及群体化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罗亚莉

归属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罗亚莉

摘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高校教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能力,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关键。文章构建了高校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思想显性化-能力专业化-行为群体化”三维分析框架:通过显性化课程育人价值,强化教师的德性人格认知,重塑教学活动的道德属性;依托浸润式转化,双向式演进及开放式创新的教学范式革新,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协同能力;构建教师群体协同文化实现课程育人从个体实践向团队协作的跃升,强化高校教师协同育人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9-18

学科: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日期

2025-09-26

引用参考

罗亚莉. 高校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提升的三维进路:显性化、专业化及群体化[J]. 教育评论,2025(09):24-35.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高校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提升的三维进路:显性化、专业化及群体化
  • dc.contributor.author
  • 罗亚莉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dc.publisher
  • 教育评论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9
  • dc.identifier.page
  • 24-35
  • dc.date.issued
  • 2025-09-18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高校教师;;协同育人;;显性化;;专业化;;群体化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高校教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能力,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关键。文章构建了高校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思想显性化-能力专业化-行为群体化”三维分析框架:通过显性化课程育人价值,强化教师的德性人格认知,重塑教学活动的道德属性;依托浸润式转化,双向式演进及开放式创新的教学范式革新,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协同能力;构建教师群体协同文化实现课程育人从个体实践向团队协作的跃升,强化高校教师协同育人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教育部202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课题“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研究”(24JDSZK081);; 重庆市教委202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衔接机制构建研究”(23SKJD022);;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规划项目“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K24YG2030131)
  • dc.identifier.CN
  • 35-1015/G4
  • dc.identifier.issn
  • 1004-1109
  • dc.identifier.if
  • 0.26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