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时代私密信息司法认定的困境及其纾解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张建文

作者:

张建文 ; 杨志杰

摘要:

私密信息是我国《民法典》对数字时代的隐私权保护需求作出的立法回应,也是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典型范例,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立法创新。然而,当前我国私密信息保护的司法实践尚处起步阶段,法律概念的交织、法律规则的冲突、场景理论的排异,致使私密信息保护深陷私密性检验回避和认定标准不一之困。构建以私人性和秘密性为双重要件的私密信息认定标准,有助于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可行的裁判路径。其中,作为利益平衡下的价值选择,私人性要件的判断要求法官在具体案件中权衡“个人独处的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比重;我国《民法典》第1032条第2款“不愿意为他人知晓”的明文规定已将秘密性要件限缩于权利人的主观期待,排除了私密信息的客观秘密状态要求。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3-15

学科:

民商法学

提交日期

2025-09-09

引用参考

张建文; 杨志杰. 民法典时代私密信息司法认定的困境及其纾解[J]. 天津法学,2025(01):58-66.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民法典时代私密信息司法认定的困境及其纾解
  • dc.contributor.author
  • 张建文; 杨志杰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 dc.publisher
  • 天津法学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1
  • dc.identifier.volume
  • 41
  • dc.identifier.page
  • 58-66
  • dc.date.issued
  • 2025-03-1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民法典;私密信息;私密性;敏感个人信息;场景理论;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私密信息是我国《民法典》对数字时代的隐私权保护需求作出的立法回应,也是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的典型范例,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立法创新。然而,当前我国私密信息保护的司法实践尚处起步阶段,法律概念的交织、法律规则的冲突、场景理论的排异,致使私密信息保护深陷私密性检验回避和认定标准不一之困。构建以私人性和秘密性为双重要件的私密信息认定标准,有助于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可行的裁判路径。其中,作为利益平衡下的价值选择,私人性要件的判断要求法官在具体案件中权衡“个人独处的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比重;我国《民法典》第1032条第2款“不愿意为他人知晓”的明文规定已将秘密性要件限缩于权利人的主观期待,排除了私密信息的客观秘密状态要求。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BFX079;
  • dc.identifier.CN
  • 12-1416/D
  • dc.identifier.issn
  • 1676-828X
  • dc.identifier.if
  • 0.31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