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动员在社交媒体的认知操控:理论框架与作用机制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作者:

何飞 ;杨森 ;张学知

摘要:

本文突破传统游戏化理论与动员研究的学科边界,提出“游戏化动员”这一核心概念,构建包含界面层、算法层、叙事层、扩散层与反馈层的“认知操控模型”,系统揭示了游戏化动员在社交媒体通过“情境锚定-情感操控-认知重构-行为固化”路径实现认知操控的作用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双刃剑”效应:既为公共议题的广泛参与提供新动能,又可能异化为隐蔽的认知操控工具,对社会认知安全构成三重挑战——操控的隐蔽性、群体极化加速、滞后性风险。理论层面,本研究通过跨学科整合提出结构化分析框架,弥补传统研究对“行为-认知”转化机制的阐释不足;实践层面,提出算法透明度机制、“反成瘾”干预工具与跨域协同治理体系,为应对数字时代的认知安全风险提供新思路。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7-15

学科:

传播学

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SCI; AMI核心

提交日期

2025-09-09

引用参考

何飞;杨森;张学知. 游戏化动员在社交媒体的认知操控:理论框架与作用机制[J]. 当代传播,2025(04):30-36.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游戏化动员在社交媒体的认知操控:理论框架与作用机制
  • dc.contributor.author
  • 何飞;杨森;张学知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1.四川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2.四川警察学院智慧警务与国家安全风险治理重点实验室;3.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dc.publisher
  • 当代传播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4
  • dc.identifier.page
  • 30-36
  • dc.date.issued
  • 2025-07-1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游戏化动员;社交媒体;认知操控;认知安全;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突破传统游戏化理论与动员研究的学科边界,提出“游戏化动员”这一核心概念,构建包含界面层、算法层、叙事层、扩散层与反馈层的“认知操控模型”,系统揭示了游戏化动员在社交媒体通过“情境锚定-情感操控-认知重构-行为固化”路径实现认知操控的作用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双刃剑”效应:既为公共议题的广泛参与提供新动能,又可能异化为隐蔽的认知操控工具,对社会认知安全构成三重挑战——操控的隐蔽性、群体极化加速、滞后性风险。理论层面,本研究通过跨学科整合提出结构化分析框架,弥补传统研究对“行为-认知”转化机制的阐释不足;实践层面,提出算法透明度机制、“反成瘾”干预工具与跨域协同治理体系,为应对数字时代的认知安全风险提供新思路。
  • dc.identifier.CN
  • 65-1201/G2
  • dc.identifier.issn
  • 1009-5322
  • dc.identifier.if
  • 1.22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