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诡辩式批判性思维——围绕保罗的相关论辩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李静雯 ;徐鏖

摘要: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教育目的。然而批判性思维本身存在诡辩的风险。展开以保罗的强与弱意义批判性思维为主要线索的哲学论辩,了解西格尔和韦恩斯坦对保罗的批判、诺丁斯对保罗的辩护,可以加深教育工作者对批判性思维可能导致的诡辩危险的认识,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保罗的观点进行再审视,提出一种不同于保罗意义上的强意义批判性思维的新设想。这种新设想会为解决批判性思维的诡辩危险,以及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者和培养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者提供新的启发。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6-20

学科:

哲学

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CSSCI; AMI核心

提交日期

2025-09-05

引用参考

李静雯;徐鏖. 超越诡辩式批判性思维——围绕保罗的相关论辩[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S1):18-22.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超越诡辩式批判性思维——围绕保罗的相关论辩
  • dc.contributor.author
  • 李静雯;徐鏖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1.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学部
  • dc.publisher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S1
  • dc.identifier.volume
  • 27
  • dc.identifier.page
  • 18-22
  • dc.date.issued
  • 2025-06-20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批判性思维;保罗;强意义;弱意义;诡辩;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教育目的。然而批判性思维本身存在诡辩的风险。展开以保罗的强与弱意义批判性思维为主要线索的哲学论辩,了解西格尔和韦恩斯坦对保罗的批判、诺丁斯对保罗的辩护,可以加深教育工作者对批判性思维可能导致的诡辩危险的认识,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保罗的观点进行再审视,提出一种不同于保罗意义上的强意义批判性思维的新设想。这种新设想会为解决批判性思维的诡辩危险,以及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者和培养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者提供新的启发。
  • dc.identifier.CN
  • 32-1517/C
  • dc.identifier.issn
  • 1671-511X
  • dc.identifier.if
  • 1.60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