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屏幕化:“听电视”的情感疗愈机制及阈限空间建构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贺艳

作者:

贺艳 ;卫成杰

摘要:

近年来,将经典电视剧作为背景音的行为逐渐成为部分群体的日常生活习惯,建构出融入人们家庭空间的媒介“声音景观”,体现了受众在媒介环境变迁下的适应与创新。本文将具有“听经典电视剧”这一行为习惯的群体作为考察对象,探寻从看剧到听音这一行为转变过程中的声音作用。研究发现,电视剧声音具有空间、行为和情感三重维度的“听觉疗愈”功能:个体将电视剧声音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符号,在具身、隐私以及恢复层面建构出能缓解“数字孤独”的疗愈阈限空间,进而在时间、信息和自我调节的可控疗愈行为下提升“本体性安全”,最终在记忆场景、想象重塑与认知层面内化为记忆回溯的情感疗愈。这有助于稳定人与社会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7-15

学科:

传播学

收录:

CSSCI扩展版

提交日期

2025-09-04

引用参考

贺艳;卫成杰. 去屏幕化:“听电视”的情感疗愈机制及阈限空间建构[J]. 传媒观察,2025(07):78-87.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去屏幕化:“听电视”的情感疗愈机制及阈限空间建构
  • dc.contributor.author
  • 贺艳;卫成杰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dc.publisher
  • 传媒观察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7
  • dc.identifier.page
  • 78-87
  • dc.date.issued
  • 2025-07-1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电视剧声音;听觉疗愈;家庭空间;流动社会;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近年来,将经典电视剧作为背景音的行为逐渐成为部分群体的日常生活习惯,建构出融入人们家庭空间的媒介“声音景观”,体现了受众在媒介环境变迁下的适应与创新。本文将具有“听经典电视剧”这一行为习惯的群体作为考察对象,探寻从看剧到听音这一行为转变过程中的声音作用。研究发现,电视剧声音具有空间、行为和情感三重维度的“听觉疗愈”功能:个体将电视剧声音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符号,在具身、隐私以及恢复层面建构出能缓解“数字孤独”的疗愈阈限空间,进而在时间、信息和自我调节的可控疗愈行为下提升“本体性安全”,最终在记忆场景、想象重塑与认知层面内化为记忆回溯的情感疗愈。这有助于稳定人与社会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数字媒体背景下影视观看的四维研究”(22FXWB022); 国家语委一般项目“语言文字与智能媒体发展研究”(YB145-129); 重庆市语言文字科研项目“情感传播视阈下丧文化用语的传播机制及效果研究”(yyk24216)的研究成果;
  • dc.identifier.CN
  • 32-1712/G2
  • dc.identifier.issn
  • 1672-3406
  • dc.identifier.if
  • 1.18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