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视角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国家安全风险分析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廖秀健

作者:

廖秀健1 ;史丽冬2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特征持续加剧立法紧迫性。以外部性视角探寻人工智能治理过程中国家安全风险的性质、缘由和影响,并寻求解决方案,对于制定合理的国家政策,以实现域内人工智能经济增长和全球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至关重要。外部性视角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顺势颁布,其治理理念输出的正外部性,为全球治理预留了妥协合作的空间;但国家安全风险的负面影响也引发各国关于规则博弈的隐患。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利益平衡,成为破除规制困境的逻辑前提。只有当国家站在市场主体之上进行监管时,才可能形成持续、动态的帕累托最优平衡制度和机制。基于外部性理论框架,管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管控逻辑,研判其对国家层面的安全风险,认为中国应采取回应型治理模式,在积极应对技术创新趋势的同时,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动完善治理规则;加强国内人工智能监管,加快国内相关人工智能立法,实现多方利益平衡。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5-10

学科:

国家安全学

收录:

CSSCI扩展版; WJCI; JST

提交日期

2025-07-04

引用参考

廖秀健1;史丽冬2. 外部性视角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国家安全风险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25(09):238-245.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外部性视角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国家安全风险分析
  • dc.contributor.author
  • 廖秀健1;史丽冬2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1.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 dc.publisher
  • 科技管理研究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9
  • dc.identifier.volume
  • 45
  • dc.identifier.page
  • 238-245
  • dc.date.issued
  • 2025-05-10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人工智能立法;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国家安全风险;回应型治理模式;监管协同;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特征持续加剧立法紧迫性。以外部性视角探寻人工智能治理过程中国家安全风险的性质、缘由和影响,并寻求解决方案,对于制定合理的国家政策,以实现域内人工智能经济增长和全球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至关重要。外部性视角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顺势颁布,其治理理念输出的正外部性,为全球治理预留了妥协合作的空间;但国家安全风险的负面影响也引发各国关于规则博弈的隐患。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利益平衡,成为破除规制困境的逻辑前提。只有当国家站在市场主体之上进行监管时,才可能形成持续、动态的帕累托最优平衡制度和机制。基于外部性理论框架,管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管控逻辑,研判其对国家层面的安全风险,认为中国应采取回应型治理模式,在积极应对技术创新趋势的同时,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动完善治理规则;加强国内人工智能监管,加快国内相关人工智能立法,实现多方利益平衡。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内法规执行责任机制优化研究”(22BFX007);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风险治理应用研究”(24SKJD010);
  • dc.identifier.CN
  • 44-1223/G3
  • dc.identifier.issn
  • 1000-7695
  • dc.identifier.if
  • 1.94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