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背景下司法解散制度的柔性适用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汪青松

作者:

汪青松

摘要:

司法解散制度存在裁判标准模糊、替代措施虚化等实践困境,由此造成的刚性适用容易导致部分有存续价值的公司被迫解散,增加社会资源损耗。2023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背景下的司法解散制度应当实现从股东个体利益到公司整体利益、从增强股东救济到尊重多数意志、从“割裂式判决”到系统性判决的应然转向。这些转向彰显出司法解散制度从刚性司法向柔性司法理念变革的必要性。司法解散制度柔性适用理念可以为完善公司退出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持,为司法机关提供操作性强的裁判指引。实现司法解散制度柔性适用的主要路径包括实体层面细化法律规则的适用标准,程序层面增强审理流程的制度弹性,救济层面注重多元措施的灵活运用。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6-05

学科:

民商法学

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 AMI核心

提交日期

2025-07-03

引用参考

汪青松. 新《公司法》背景下司法解散制度的柔性适用[J]. 政治与法律,2025(06):51-63.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新《公司法》背景下司法解散制度的柔性适用
  • dc.contributor.author
  • 汪青松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 dc.publisher
  • 政治与法律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6
  • dc.identifier.page
  • 51-63
  • dc.date.issued
  • 2025-06-0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司法解散;公司僵局;股东压制;柔性适用;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司法解散制度存在裁判标准模糊、替代措施虚化等实践困境,由此造成的刚性适用容易导致部分有存续价值的公司被迫解散,增加社会资源损耗。2023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背景下的司法解散制度应当实现从股东个体利益到公司整体利益、从增强股东救济到尊重多数意志、从“割裂式判决”到系统性判决的应然转向。这些转向彰显出司法解散制度从刚性司法向柔性司法理念变革的必要性。司法解散制度柔性适用理念可以为完善公司退出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持,为司法机关提供操作性强的裁判指引。实现司法解散制度柔性适用的主要路径包括实体层面细化法律规则的适用标准,程序层面增强审理流程的制度弹性,救济层面注重多元措施的灵活运用。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出资公司中国特色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FFXB040)的研究成果;
  • dc.identifier.CN
  • 31-1106/D
  • dc.identifier.issn
  • 1005-9512
  • dc.identifier.if
  • 5.68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