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的应为(笔谈)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周尚君

作者:

杨松1 ;杜承铭2 ; 周尚君3 ;杜宇4 ;熊伟5

摘要:

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重塑人类社会的运行逻辑,推动知识生产、社会治理、法律实践全面进入“数智融合”的新时代。特别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原有边界,既重构法律服务的工具体系,也引发法学知识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与价值基础的深层变革。面对这一深刻转型,法学教育必须及时回应:法学知识体系该如何重塑?法律人才应具备怎样的新型能力?教师如何应对教学与研究的“双重挑战”?技术对法律职业伦理、法治精神、制度规范将带来何种冲击与契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兼具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顺应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于2022年发布了全国首个《法律实务技能课程的体系、标准与开课指南标准》(以下简称《指南》),继而在2025年发布回应数智时代要求的第二版《指南》。为更好地指导法学教学实践,本刊特邀多所国内知名法学院的校长、院长围绕“数智时代背景下的法学教育的应为”展开笔谈,聚焦学科使命、制度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学教育的时代坐标与实践路径。各位学者与法律人才培养单位立足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兼顾全球视野与本土关切,提出诸多具有启发性、建设性的观点,展现了我国法学界在科技迅猛发展背景下积极应对、勇于引领的责任担当。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6-20

学科: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日期

2025-07-03

引用参考

杨松1;杜承铭2;周尚君3;杜宇4;熊伟5. 数智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的应为(笔谈)[J]. 时代法学,2025(03):1-4.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数智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的应为(笔谈)
  • dc.contributor.author
  • 杨松1;杜承铭2;周尚君3;杜宇4;熊伟5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1.沈阳师范大学;2.广东工业大学;3.西南政法大学;4.复旦大学法学院;5.深圳大学
  • dc.publisher
  • 时代法学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3
  • dc.identifier.volume
  • 23
  • dc.identifier.page
  • 1-4
  • dc.date.issued
  • 2025-06-20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人工智能;法学教育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重塑人类社会的运行逻辑,推动知识生产、社会治理、法律实践全面进入“数智融合”的新时代。特别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原有边界,既重构法律服务的工具体系,也引发法学知识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与价值基础的深层变革。面对这一深刻转型,法学教育必须及时回应:法学知识体系该如何重塑?法律人才应具备怎样的新型能力?教师如何应对教学与研究的“双重挑战”?技术对法律职业伦理、法治精神、制度规范将带来何种冲击与契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兼具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顺应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于2022年发布了全国首个《法律实务技能课程的体系、标准与开课指南标准》(以下简称《指南》),继而在2025年发布回应数智时代要求的第二版《指南》。为更好地指导法学教学实践,本刊特邀多所国内知名法学院的校长、院长围绕“数智时代背景下的法学教育的应为”展开笔谈,聚焦学科使命、制度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学教育的时代坐标与实践路径。各位学者与法律人才培养单位立足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兼顾全球视野与本土关切,提出诸多具有启发性、建设性的观点,展现了我国法学界在科技迅猛发展背景下积极应对、勇于引领的责任担当。
  • dc.identifier.CN
  • 43-1431/D
  • dc.identifier.issn
  • 1672-769X
  • dc.identifier.if
  • 0.60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