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market entities in China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作者:

文臣

导师:

黄茂钦

导师单位:

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

学位:

博士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合规;合规风险;合规监管;合规制度;合规治理

摘要:

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研究,初识为守法的论题,从字面理解:合为符合,规系法规,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区别于传统的立法中心主义和司法中心主义,它具有一个“转换”的研究视角,是用市场主体的视角来观察、审视其周围的法治环境及运行,并由市场主体按照一定的制度体系自主的、适应的调整自己的经营和管理,以防范合规风险、确保持续稳健经营的目的。从这一视角来看,市场主体守法的范围则不会仅局限于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法规,还应当包括具有正当性的,实际能够对市场主体产生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广泛、数量巨大,其中,市场主体内部自定的制度规范亦是重要的构成,这一点在跨国企业或具有域外经营业务的企业则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市场主体守法的动机也不会是单纯基于外部压力或主观认同而接受法律约束,而是基于预防风险和促进效率的原因而选择的主动遵守,通过完善自身的合规管理机制,主动融入经营所在的法治环境。所以,传统的守法理论对市场主体合规实践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研究势必需要在传统守法理论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在为何守法、如何守法、规范范围等问题上提出新的概念和命题,回答市场主体合规实践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有效回应和引导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建构与实现。市场主体是经济法视域下重要的主体之一,经营行为也是重要的经济法行为之一,可以认为,市场经济视域下的合规制度理论创新是经济法视域下的守法理论对传统守法理论的重要更新。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规范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市场主体合规风险,政府监管必不可少。然而,市场主体合规制度中的政府监管与既往的国家干预有何不同?如果我们将市场主体合规制度中的政府监管提炼为合规监管这一概念的话,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既有成熟的具备理论共识的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概念又有何区别?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实践经验出发,关注现实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命题、提炼理论,从而有效回答、回应合规监管的实践之问。与市场主体合规管理所不同的,在合规风险防范方面,政府合规监管更侧重于防范市场经济整体的合规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市场主体应当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政府亦应构建有效的合规监管以确保市场主体合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以至市场经济整体的合规经营秩序获得有效治理。例如,在金融领域,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跨国银行就已经认识到,相继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案件和银行洗钱案件等风险丑闻,大多是由银行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致。与此同时,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也认识到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监管必须以健全且高效的银行自身合规管理机制为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将市场主体合规制度放在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必然会发现: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建设从金融行业开始,随着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改革试点而逐渐成熟。然而现有的合规实践和理论研究,并未扩展至全部市场主体,在真实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主体除了大型央国企等主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个体商户等中小微经营主体。这些最普通的经营者填满了多样化的市场空间,现有的合规制度并未完整的涉及这些主体,但这些主体的经营因数量巨大、且关涉最直接的民生而具有的强烈的外部性,合规制度的研究无法不关注上述经营主体,并提出合规经营的解决办法和规制路径。法治经济是市场经济在法律层面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所以,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研究,如何在总结既有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统合一种合乎中国实际的理论命题或模式概括,能够有效的、普遍的解释现有的大量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市场主体合规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并进一步指导市场主体合规改革实践的进行,构建更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从前述的市场主体合规管理与政府合规监管两者的系统融合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市场主体合规及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合规管理制度使得每个市场主体,乃至整个市场经济都具有了一个完整的合规风险免疫系统。合规监管制度则可比喻为市场主体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体检医生,时刻关心合规管理这个免疫系统的在市场主体内部乃至整个市场经济中有效与健康。市场主体合规制度以合规风险防治为逻辑起点,合规管理实践和合规监管实践为调整对象,构建了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与法治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是市场主体乃至市场经济整体合规治理规则体系的制度表达。文章逻辑结构部分意欲说明的是文章就前述的研究内容,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展开论证。本文的逻辑是,市场主体合规制度是什么或应当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一制度,应当如何构建这一制度,该制度又应由哪些具体的制度构成,以及这一制度应当何如运行方具有调整实效。遵循这样的逻辑,去除导言和结语,本文共六章。第一章是对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概述。首先,通过的市场主体自我规制、市场秩序公共治理以及市场主体重要属性等三个方面揭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发生的理论逻辑,从而揭示出本文论题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其次,从规范分析的角度,考察现有的市场主体合规相关的法律制度,结合前文发生逻辑,通过概念提炼,揭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中的基本概念、中心概念和基石概念,进而得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概念界定,提出突破传统守法理论和监管理论的,基于守法者视角的合规治理理论,指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是类型化的“规则-管理-监管-行为”互动系统的制度表达,这也是论文的基本理论观点;第三,为了进一步诠释该理论命题的合理性,论文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维度阐释了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实践考察。理想类型的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建构应当建立在对我国市场主体合规的制度实践以及域外相关情况的系统考察之上。我国市场主体合规相关制度建设从金融行业开始,随着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改革试点而逐渐成熟,同时也扩展至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更多主体。这其中必然有很多改革实践经验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予以回应,及时将有效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探索的上升为法律制度,将改革探索成果保存下来。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实践的现实考察,可以得出现有的制度实践在立法主体、立法层级、调整对象、调整范围、价值目标、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实践困境。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构建应当着力于解释、回应和解决这些实践困境,实现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逻辑框架与规范结构的重述与重塑。第三章从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维度对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建构的所应遵循的理论逻辑展开讨论。通过前文的制度实践考察,目前我国尚没有形式意义上的,在国家立法层面上的统一的市场主体合规法律制度。实践中,实际产生调整市场主体合规实践效果的相关制度规范表现为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国家标准,以及其他中央或地方职能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前文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实践中反映的困境,印证了构建系统的、统一的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具有实践紧迫性与合理性。从系统视角和理性视角,以自律和他律的两个维度提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应当包含市场主体合规管理制度和市场主体合规监管制度两个具体制度,并在制度运行中实现二者的互动统合,由此重述了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应具有的结构框架。与此同时,理想类型的制度建构应当在制度的价值序列和伦理取向中,探寻制度应具体遵循的价值理念,并进而提炼出制度的市场效益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安全原则等基本原则,实现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建构从抽象价值取向到具体规则设计的变化。第四章是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基本架构。基于前述的实践考察与理论重述,本章旨在对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建构进行规范重塑,换言之,一个制度要存在,除了正当性、合理性的证成外,相对完善的规则体系应当是必要的组成。从主体结构、权义分配、责任机制三个层面系统解构了该制度的基本架构,并明确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具体规则表达,为市场主体合规管理与市场秩序合规治理的实践需求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模式和二者的互动机制。在主体结构层面,制度构建了包含市场主体及其成员、合规监管主体与自治组织的多元主体类型;在权义分配层面,完善市场主体合规治理机制、合规管理体制,优化合规监管主体的“回应性”权责分配、“综合型”监管体制、“服务型”的监管范式;在责任机制层面,根据前文主体结构和权义分配,从市场主体违法合规义务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出发,讨论包括市场主体内部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在内的组织成员违法合规义务与合规管理义务的法律责任和内部问责,同时并提出完善合规责任减免激励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建立并完善合规管理体系。第五章、第六章从制度运行的角度,探讨了市场主体合规管理制度、合规监管制度的运行,讨论的重点在于制度的实施与实效。把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具体规范转变为社会现实中的合规经营、合规管理与合规监管等具体行为,将以应然形态存在的市场主体合规制度运用到具体经济生活中,调整现实的权义关系,使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具有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制度实效。合规管理制度以市场主体合规管理行为为主要调整对象,调整目标的重点在于市场主体能够按照合规管理制度的要求履行合规管理义务和实施合规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循环,以使得合规管理制度所规范的行为模式,在市场主体合规经营与管理实践中得到完整的遵守。与此同时,合规监管制度首先需要按照监管的要素,明确界定监管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等,其次合规监管制度应以国家监管主体的合规监管行为为调整对象,重点在确认、规范、保障国家监管主体的合规监管权力、行为、程序和效果。,所以其制度运行的重点是合规监管权的规范与执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中文类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德]沃尔夫冈·费肯杰:《经济法》,张世明、袁剑、梁君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2.[美]史蒂文·瓦戈:《法律与社会》,梁坤、邢超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新的现代化性之路》,张文杰、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4.[美]罗纳德·H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盛洪、陈郁译校,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年版。5.[德]马克思·韦伯:《法律与社会(第一卷)》,闫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6.[日]田中宏司:《合规经营》,日本:生产性出版社,2005年版。7.[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8.[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德]拉斯·P.菲尔德、彼得·荣根主编:《社会市场经济》,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11.[法]狄骥《宪法学教程》,王文利等译,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版,1999年版。12.[美]史蒂文·瓦戈:《法律与社会》,梁坤、邢超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3,[美]诺内特、[美]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4.[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15.[美]戴维拉·克尔、[美]布莱恩·泰安:《公司治理组织视角》,严若森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16.[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1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18.[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姚大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1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张雁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20.[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21.[奥]凯尔森:《法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22.[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黄家镇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23.[古西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24.[美]曼纽尔.贝拉斯克斯:《商业伦理:概念与案例》,刘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版。25.[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弗赖堡研究》,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26.付子堂主编:《法理学初阶(第六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27.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第六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28.付子堂:《法之理在法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29.陈瑞华:《企业合规基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30.李昌麒主编:《经济法理念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31.李昌麒主编:《经济法(第三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32.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3.张守文等著:《新发展理念与经济法制度完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34.张守文:《经济法原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35.张守文:《经济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36.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7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版。38.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39.王利明:《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40.李奋飞主编:《企业合规通识读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41.王山:《企业合规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42.单新国:《市场监管权法律规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43.朱海就:《真正的市场:行动与规制的视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版。44.刘燕:《会计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议组织编写:《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年版。46.陈燕玲:《金融风险管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7.尹亚军:《重识经济法学:中国变迁与理论出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48.陈兴良:《本体刑法学》,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49.聂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50.张远煌等著:《企业合规全球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51.杜江波:《走向本质合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版。52.王海荣:《内控总监工作笔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版。53.马勇:《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实务》,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54.张云霄等:《企业合规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55.孙旭:《深度合规管理:体系、审查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56.刘生荣主编:《企业合规基本手册:合规知识200问》,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23年版。57.梁小民:《弗莱堡学派》,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58.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利之博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59.江帆主编:《竞争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60.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61.李玉虎:《经济法律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62.费孝通:《中国士绅》,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21版。63.费孝通:《行行重行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21版。64.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65..邱本:《经济法研究(中卷:市场竞争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6.卓泽渊:《法的价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67.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68.郎咸平:《公司治理》,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69.胡国辉:《企业合规概论》,北京:电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70.孙旭:《深度合规管理:体系、审查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71.任志宏、杨菊兰:《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与行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72.李素彭、叶一珺、李昕原:《企业合规管理实务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年版。73.郭华、李伟、周游等:《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理解与适用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2年版。74.王志乐主编:《企业合规管理操作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75.郭凌晨等主编:《合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估》,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1年版。76.蒋姮主编:《合规:全球公司发展新趋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78.王志乐主编:《合规:企业的首要责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79.王志乐主编:《合规: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年版。80.郭凌晨等主编:《合规:加强商业伙伴合规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81.郭凌晨等主编:《合规:全球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版。82.陈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效果研究:形式合规抑或实质有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二)论文类83.谭冰霖:“论政府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型规制”,《法学家》,2019年第6期。84.赵万一:“合规制度的公司发设计及其实现路径”,《中国法学》,2020年第2期。85.梁爽:“美、日公司法上的董事合规、内控义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外法学》,2022年第2期。86.陈瑞华:“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两种模式”,《法学评论》,2024年第1期。87.杨淦:“合规机制对公司治理的挑战及公司法回应”,《现代法学》,2023年第2期。88.上海银监局课题组:“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新金融》,2005年第11期。89.崔瑜:“论企业合规管理的政府监管”,《行政法学研究》,2021年第4期。90.郑雅方、方世荣:“论促进企业合规管理效率的政府监管”,《中外法学》,2023年第6期。91.黄文艺:“论预防性法治”,《法学研究》,2024年第2期。92.袁瑾堡:“制度基础审计”,《外国经济参考资料》,1983年第1期。93.黄茂钦:“论经济法的道德性”,《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94.江帆:“竞争法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共识”,《现代法学》,2019年第2期。95.江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96.谢海定:“中国法治经济建设的逻辑”,《法学研究》,2017年第6期。97.林喆:“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1993年年会综述”,《中国法学》,1993年第5期。98.邹德文:“ABC模型的基本框架及对经济形态的初步分析”,《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3期。99.张守文:“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100.付子堂:“论知识经济时代法律对科技行为的调控功能”,《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101.张守文:“新发展格局与“发展型法治”的构建”,《政法论丛》,2021年第1期。102.刘权:“数字经济视域下包容审慎监管的法治逻辑”,《法学研究》,2022年第4期。103.沈岿:“论软法的有效新性与说服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104.陈瑞华:“湖南建工的合规体系”,《中国律师》,2019年第11期。105.杨阳腾:“企业合规体系如何构建——深圳市宝安区打造企业合规示范区调查”,《经济日报》2022年12月29日,第12版。106.樊王义:“企业合规整改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研究”,《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07.陈瑞华:“企业合规制度的三个维度--比较法视野下的分析”,《比较法研究》,2019 年第3期。108.张远煌、秦开炎:“合规文化:企业有效合规之实质标准”,《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09.江必新、袁哲皓:“企业合规管理基本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23年第6期。110.陈瑞华:“企业合规的基本问题”,《中国法律评论》,2020年第1期。111.郑石桥,周敏李:“企业审计本质:一个理论框架”,《会计之友》,2019年第1期。112.王贞会:“民营企业合规制度体系构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113.冯来法:“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现状与趋势”,《企业管理》,2024年第2期。 114.李心合,吴泽美:“企业合规管理的中国式解读”,《财会通讯》,2024年第2期。115.易芳,包嘉豪:“数字经济背景下平台企业相关市场界定的量化研究——以阿里巴巴“二选一”案为例”,《财经问题研究》,2022年第2期。116.王东升,贾婳,李琦:“平台商业模式企业的价值创造——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会计之友》,2021年第13期。117.黄智杰:“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衔接”,《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118.赵翰隽,殷楠:“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探究”,《财会月刊》,2024年第8期。119.谢尧雯:“个人信息保护企业合规规制的建构”,《法商研究》,2024年第2期。120.王文中,王春晖:“中国企业环境保护合规风险防范机制与对策”,《生态经济》,2008年第9期。121.罗宇,张明昂:“环境规制与企业纳税遵从:效应、机制与改善路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122.高景峰:“涉案企业合规适用刑事诉讼全流程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4期。123.李娜:“守法社会的建设:内涵、机理与路径探讨”,《法学家》,2018年第5期。124.高飞:“外部环境变迁、政社互动差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类型演变”,《中国行政管理》,2024年第5期,125.杨林:“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学理探究与推进路径”,《江苏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126.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127.向德平,苏海:“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28.李桂林:“实质法治:法治的必然选择”,《法学》,2018年第7期。139.崔永东:“社会治理及其对企业合规治理的切入和渗透”,《学术月刊》,2024年第4期。140.史献芝:“形式法治化与实质法治化:行政问责法治化的二维分析框架”,《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3期。141.刘灿雷,王若兰,王永进:“国企监管模式改革的创新驱动效应”,《世界经济》,2020年第11期。142.李亚奇:“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驱动与路径”,《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5期。143.李光程:“哲学究竟是什么?———从元哲学的观点看来”,《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144.侯利阳:“论互联网平台的法律主体地位”,《中外法学》,2022年第2期。145.谢尧雯:“论美国互联网平台责任规制模式”,《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第3期。146.乔大丽:“元规制和自我规制视域下的共治型药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学术交流》2020年第5期。147.刘绍宇:“超大互联网平台中个人信息保护独立监督机构的元规制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148.李清池:“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构建与运用研究”,《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9期。149.彭迪云,陈波,刘志佳:“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长江经济带为例”,《金融与经济》,2019年第5期。150.徐浩,祝志勇,张皓成:“中国数字营商环境评价的理论逻辑、比较分析及政策建议”,《经济学家》,2022年第12期。151.孙悦,余长江:“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解析与应对——以“保护少数投资者”指标为研究对象”,《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152.刘成安,杨志超:“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争议问题与完善路径”,《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10期。153.程龙:“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的法律关系与功能定位”,《财经法学》,2024年第1期。154.张彤,祝融,罗中治:“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路径”,《企业管理》,2024年第2期。155.江帆:“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现代法学》,2007年第2期。156.李本灿:“合规计划的效率之维”,《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4年春季卷。157.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课题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法学研究》,1993年第6期。158.张天培:“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人民日报》,2024年4月25日第019版。159.邓峰:“公司合规的源流及中国的制度局限”,《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1期。160.杨力:“中国企业合规的风险点、变化曲线与挑战应对”,《政法论丛》,2017年第2期。161.杨力:“寻找商业目标与公司合规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政法论丛》,2020年第2期。162.曹兴权:“合规管理:形成中的公司治理习惯”,《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63.郑雅方:“论政府介入企业合规管理的风险和防范”,《法商研究》,2021年第3期。164.蒋昇洋:“公司董事合规义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165.谢甜甜:“期货公司合规法律制度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二、外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 Van Rooij B, Sokol DD, 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Compli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1.2. S.C. Bleker-van Eyk, R.A.M. Houben, eds,Handbook of compliance & integrity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Wolters Kluwer,2017.3. Geoffrey Parsons Miller, The law of governance, risk management and compliance,Wolters Kluwer,2017.4. Dennis Campbell, ed, Regulatory complianc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Wolters Kluwer,2019(二)论文类5. Meghan Roll,“he Delaware Supreme Court Does Not Scream for Ice Cream:Director Oversight Liability Following Marchand v.Barnhill,”T57 San Diego Law Review,809,2020.6. H.Lowell Brown,“The Corporate Director's Compliance Oversight Responsibility in the Post Caremark Era”,26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1,2001.7. Miriam Hechler Baer,“Governing Corporate Compliance”,50 Boston College Law Review,949,2009.8. John Braithwaite. “The Essence of Responsive Regulation”,.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Law Review, 44:3,2011.9. Sean J. Griff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n Era of Compliance”.William & Mary Law Review, 57: 6, 2016.

学科:

经济法学

提交日期

2025-07-01

引用参考

文臣. 我国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25.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我国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研究
  • dc.title
  • Research on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market entities in China
  • dc.contributor.schoolno
  • B2021030107075
  • dc.contributor.author
  • 文臣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
  • dc.contributor.degree
  • 博士
  • dc.contributor.childdegree
  • 法学博士学位
  • dc.contributor.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西南政法大学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contributor.direction
  • 经济法总论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黄茂钦
  • dc.contributor.advisorAffiliation
  • 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合规,合规风险,合规监管,合规制度,合规治理
  • dc.subject
  • Key words: market subject;compliance obligations;compliance behavior;compliance risk;compliance management;compliance supervision;compliance governance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研究,初识为守法的论题,从字面理解:合为符合,规系法规,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区别于传统的立法中心主义和司法中心主义,它具有一个“转换”的研究视角,是用市场主体的视角来观察、审视其周围的法治环境及运行,并由市场主体按照一定的制度体系自主的、适应的调整自己的经营和管理,以防范合规风险、确保持续稳健经营的目的。从这一视角来看,市场主体守法的范围则不会仅局限于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法规,还应当包括具有正当性的,实际能够对市场主体产生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广泛、数量巨大,其中,市场主体内部自定的制度规范亦是重要的构成,这一点在跨国企业或具有域外经营业务的企业则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市场主体守法的动机也不会是单纯基于外部压力或主观认同而接受法律约束,而是基于预防风险和促进效率的原因而选择的主动遵守,通过完善自身的合规管理机制,主动融入经营所在的法治环境。所以,传统的守法理论对市场主体合规实践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研究势必需要在传统守法理论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在为何守法、如何守法、规范范围等问题上提出新的概念和命题,回答市场主体合规实践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有效回应和引导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建构与实现。市场主体是经济法视域下重要的主体之一,经营行为也是重要的经济法行为之一,可以认为,市场经济视域下的合规制度理论创新是经济法视域下的守法理论对传统守法理论的重要更新。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规范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市场主体合规风险,政府监管必不可少。然而,市场主体合规制度中的政府监管与既往的国家干预有何不同?如果我们将市场主体合规制度中的政府监管提炼为合规监管这一概念的话,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既有成熟的具备理论共识的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概念又有何区别?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实践经验出发,关注现实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命题、提炼理论,从而有效回答、回应合规监管的实践之问。与市场主体合规管理所不同的,在合规风险防范方面,政府合规监管更侧重于防范市场经济整体的合规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市场主体应当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政府亦应构建有效的合规监管以确保市场主体合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以至市场经济整体的合规经营秩序获得有效治理。例如,在金融领域,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跨国银行就已经认识到,相继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案件和银行洗钱案件等风险丑闻,大多是由银行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致。与此同时,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也认识到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监管必须以健全且高效的银行自身合规管理机制为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将市场主体合规制度放在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必然会发现: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建设从金融行业开始,随着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改革试点而逐渐成熟。然而现有的合规实践和理论研究,并未扩展至全部市场主体,在真实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主体除了大型央国企等主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个体商户等中小微经营主体。这些最普通的经营者填满了多样化的市场空间,现有的合规制度并未完整的涉及这些主体,但这些主体的经营因数量巨大、且关涉最直接的民生而具有的强烈的外部性,合规制度的研究无法不关注上述经营主体,并提出合规经营的解决办法和规制路径。法治经济是市场经济在法律层面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所以,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研究,如何在总结既有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统合一种合乎中国实际的理论命题或模式概括,能够有效的、普遍的解释现有的大量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市场主体合规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并进一步指导市场主体合规改革实践的进行,构建更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从前述的市场主体合规管理与政府合规监管两者的系统融合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市场主体合规及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合规管理制度使得每个市场主体,乃至整个市场经济都具有了一个完整的合规风险免疫系统。合规监管制度则可比喻为市场主体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体检医生,时刻关心合规管理这个免疫系统的在市场主体内部乃至整个市场经济中有效与健康。市场主体合规制度以合规风险防治为逻辑起点,合规管理实践和合规监管实践为调整对象,构建了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与法治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是市场主体乃至市场经济整体合规治理规则体系的制度表达。文章逻辑结构部分意欲说明的是文章就前述的研究内容,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展开论证。本文的逻辑是,市场主体合规制度是什么或应当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一制度,应当如何构建这一制度,该制度又应由哪些具体的制度构成,以及这一制度应当何如运行方具有调整实效。遵循这样的逻辑,去除导言和结语,本文共六章。第一章是对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概述。首先,通过的市场主体自我规制、市场秩序公共治理以及市场主体重要属性等三个方面揭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发生的理论逻辑,从而揭示出本文论题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其次,从规范分析的角度,考察现有的市场主体合规相关的法律制度,结合前文发生逻辑,通过概念提炼,揭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中的基本概念、中心概念和基石概念,进而得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概念界定,提出突破传统守法理论和监管理论的,基于守法者视角的合规治理理论,指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是类型化的“规则-管理-监管-行为”互动系统的制度表达,这也是论文的基本理论观点;第三,为了进一步诠释该理论命题的合理性,论文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维度阐释了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实践考察。理想类型的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建构应当建立在对我国市场主体合规的制度实践以及域外相关情况的系统考察之上。我国市场主体合规相关制度建设从金融行业开始,随着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改革试点而逐渐成熟,同时也扩展至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更多主体。这其中必然有很多改革实践经验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予以回应,及时将有效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探索的上升为法律制度,将改革探索成果保存下来。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实践的现实考察,可以得出现有的制度实践在立法主体、立法层级、调整对象、调整范围、价值目标、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实践困境。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构建应当着力于解释、回应和解决这些实践困境,实现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逻辑框架与规范结构的重述与重塑。第三章从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维度对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建构的所应遵循的理论逻辑展开讨论。通过前文的制度实践考察,目前我国尚没有形式意义上的,在国家立法层面上的统一的市场主体合规法律制度。实践中,实际产生调整市场主体合规实践效果的相关制度规范表现为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国家标准,以及其他中央或地方职能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前文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实践中反映的困境,印证了构建系统的、统一的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具有实践紧迫性与合理性。从系统视角和理性视角,以自律和他律的两个维度提出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应当包含市场主体合规管理制度和市场主体合规监管制度两个具体制度,并在制度运行中实现二者的互动统合,由此重述了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应具有的结构框架。与此同时,理想类型的制度建构应当在制度的价值序列和伦理取向中,探寻制度应具体遵循的价值理念,并进而提炼出制度的市场效益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安全原则等基本原则,实现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建构从抽象价值取向到具体规则设计的变化。第四章是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基本架构。基于前述的实践考察与理论重述,本章旨在对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建构进行规范重塑,换言之,一个制度要存在,除了正当性、合理性的证成外,相对完善的规则体系应当是必要的组成。从主体结构、权义分配、责任机制三个层面系统解构了该制度的基本架构,并明确市场主体合规制度的具体规则表达,为市场主体合规管理与市场秩序合规治理的实践需求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模式和二者的互动机制。在主体结构层面,制度构建了包含市场主体及其成员、合规监管主体与自治组织的多元主体类型;在权义分配层面,完善市场主体合规治理机制、合规管理体制,优化合规监管主体的“回应性”权责分配、“综合型”监管体制、“服务型”的监管范式;在责任机制层面,根据前文主体结构和权义分配,从市场主体违法合规义务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出发,讨论包括市场主体内部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在内的组织成员违法合规义务与合规管理义务的法律责任和内部问责,同时并提出完善合规责任减免激励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建立并完善合规管理体系。第五章、第六章从制度运行的角度,探讨了市场主体合规管理制度、合规监管制度的运行,讨论的重点在于制度的实施与实效。把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具体规范转变为社会现实中的合规经营、合规管理与合规监管等具体行为,将以应然形态存在的市场主体合规制度运用到具体经济生活中,调整现实的权义关系,使市场主体合规制度具有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制度实效。合规管理制度以市场主体合规管理行为为主要调整对象,调整目标的重点在于市场主体能够按照合规管理制度的要求履行合规管理义务和实施合规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循环,以使得合规管理制度所规范的行为模式,在市场主体合规经营与管理实践中得到完整的遵守。与此同时,合规监管制度首先需要按照监管的要素,明确界定监管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等,其次合规监管制度应以国家监管主体的合规监管行为为调整对象,重点在确认、规范、保障国家监管主体的合规监管权力、行为、程序和效果。,所以其制度运行的重点是合规监管权的规范与执行。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market subjects is a topic of law-abiding,at first glance. From the literal understanding, compliance is compliance, and compliance is laws and regulations. However, after carefu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legislative centralism and judicial centralism, it has a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perspective. It uses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rket subject to observe and examine the surrounding legal environment and operation, and the market subject independently and adaptively adjusts it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o as to ensure its sustainable and stable operation.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scope of market subjects' compliance with the law is not limited to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with national coercive force, but also includes normative documents with legitimacy and actually binding force on market subjects. The scope of these normative documents is wide enough and the number is huge. Among them, the institutional norms set by the market body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which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or enterprises with overseas bus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motivation of market players to abide by the law is not the passive choice made due to fear of punishment, but the active compliance chosen for reasons of prevention and efficiency, and the active integration into the leg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operate.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law-abiding theory lacks sufficient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e compliance practice of market subjects. The research on compliance system is bound to find a breakthrough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law-abiding theory, put forward new concepts and propositions, answ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liance practice of market subjects, and effectively respond to and guide the compliance practice of market subjects. The market subj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law, and the business behavior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nomic law behaviors. Or it can be considered that the innovation of compliance theo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economy is the update of the traditional law-abiding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law.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o build a high-level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essential for regulating the compliance operation of market entities and 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 compliance risks of market entities. However,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market players and traditional state intervention? If we refine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market entities into the concept of compliance regulation,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is concept and the mature concepts of market regulation, macro-control, market regulation,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so on, which need us to start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focus on practical problems, reveal propositions and refine theories on the basis of finding problems, so as to effectively answer, respond to and guide the practice of compliance regul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compliance risks, market players should establish effective compliance management,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establish effective compliance supervision. For example, financial activities have strong externalities,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 self-evident as a high-risk industry, and stro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enterprises is inevitable. As early as the 1990s, some international multinational banks have realized that the risk scandals such as major operational risk cases and bank money laundering cas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succession are mostly caused by the bank's own compliance risk management out of control;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also realize that external compliance supervision should not, in fact, replace the internal compliance risk management of banks. Effective compliance supervision must be based on a sound and efficient bank complianc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20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ressed tha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deepen reform on the track of the rule of law, promote Chinese style modernization, achieve the unity of reform and the rule of law, make major reforms based on the law, and promptly upgrade the achievements of reform to the legal system. If we study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we will inevitably fi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starts from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gradually matures with the pilot reform of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of central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existing compliance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have not been extended to all market players, but in real life, in addition to business players, there are also a large number of non-enterprise players such as individual merchants and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which fill the diversified market space. However,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s often too weak and lack of economy. However, due to the strong externalities of these entities' operations due to the huge number and the most direct impact on people's livelihood, the research on compliance system cannot ignore the above business entities and put forward compliance solutions and regulatory paths. The rule of law economy i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t the legal level.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form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how to integrate a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or model generalization that is in line with China's reality, can effectively and universally explain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phenomena, and more importantly, can promote the results of the market subject's compliance reform into the legal system, and further guide the market subject's compliance reform practice, so as to build a better market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compliance supervision, it can be considered that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and its governanc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Among them,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enables each market subject, and even the whole market economy, to have a complete compliance risk immune system. Compliance regulation is more like a medical doctor of the market body and even the whole market economy, who always care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and health of the immune system of compliance management within the market body and even the whole market economy.The logical structure part of 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explain the research content described above, how to plan the layout of the article,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demonstration. The logic of this paper is, what is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why should we build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how to build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what specific systems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and how this system operates and has the effect of adjustment. Following this logic,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ex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The first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which reveals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self-regulation of market subjects, public governance of market order and important attributes of market sub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m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s related to the compliance of market subjects,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logic of occurrence, reveals the basic and central concepts related to compliance through concept refinement, and then obtains the concept definition of the compliance of market subjects and the compliance system. It proposes a compliance governance theo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aw-abiding that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law-abiding theory and regulatory theo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mpliance system is a typed interactive system of "rules management supervision behavior". This also constitutes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of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from the multi-disciplinary dimensions of economics, politics, sociology and so on.The second chapter is a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market players.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China's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practice and relevant situations abroa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iance related systems for market entities began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gradually matured with the pilot reform of compliance management for central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xpanded to more entities including private economy. Among them, there must be a lot of reform practice experience that needs to be respond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system exploration should be upgraded to the legal system in time to preserve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results. On the other h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liance system practice of market players in China,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adjustment object, adjustment scope, value objective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o on. How to respond, explain and solve thes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puts forwar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market subjects. At present, China does not have a formal legal system of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at the level of national legislation. The relevant systems and norms that actually produce and adjust the compliance practice of market entities are manifested in departmental rules, local regulations, etc., and even directly adjust the operation in the form of normative documents of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The dilemma reflected in the compliance practice of market entities confirms the practical urgency of building an overall and systematic compliance system of market entities. This chapter answers the concepts, values and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restates what good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with new theoretical tools, and how to construct it.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This chapter mainly reshap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subject's complian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a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ubject structure and behavior regul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system composition of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in the two dimensions of self-discipline and heteronomy, and clearly puts forward that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ystem includes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market subject compliance supervision system.The fifth and sixth chapters discuss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of market entities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pliance supervision system of market ent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operation. The focus of the discussion here 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how to apply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the market subject in its proper form to the specific economic life, and how to transform the specific norms of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market subject in the form of text into the behaviors of the market subject and regulatory subject in the social reality, such as compliance operation, compliance management, compliance supervision, and the resulting realistic rights and interests, so as to make the compliance system of the market subject have the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in the real economic life.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takes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of market entities as the adjustment object, and the adjustment goal is to enable market entities to fulfill their compliance management obligations and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focus of the operation theory of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obligations regulated by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of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in practice, so that the behavior mode regulated by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can be fully observed in the complianc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f the market entities, so as to ha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The compliance regulation system first needs to clearly define the specific objects, regulatory paradigms, regulatory methods, etc. Secondly, the compliance regulation system should take the compliance regulation behavior of the national regulatory body as the adjustment object, focusing on the confirm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compliance regulation power, behavior, procedures and effects of the national regulatory body. The adjustment goal of its system operation is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compliance management by market entities through the exercise of regulatory pow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and maintaining the compliance order of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the focus of its system operation i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ory power.
  • dc.date.issued
  • 2025-05-30
  • dc.date.oralDefense
  • 2025-05-17
  • dc.relation.citedreferences
  • 参考文献一、中文类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德]沃尔夫冈·费肯杰:《经济法》,张世明、袁剑、梁君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2.[美]史蒂文·瓦戈:《法律与社会》,梁坤、邢超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新的现代化性之路》,张文杰、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4.[美]罗纳德·H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盛洪、陈郁译校,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年版。5.[德]马克思·韦伯:《法律与社会(第一卷)》,闫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6.[日]田中宏司:《合规经营》,日本:生产性出版社,2005年版。7.[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8.[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德]拉斯·P.菲尔德、彼得·荣根主编:《社会市场经济》,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11.[法]狄骥《宪法学教程》,王文利等译,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版,1999年版。12.[美]史蒂文·瓦戈:《法律与社会》,梁坤、邢超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3,[美]诺内特、[美]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4.[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15.[美]戴维拉·克尔、[美]布莱恩·泰安:《公司治理组织视角》,严若森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16.[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1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18.[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姚大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1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张雁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20.[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21.[奥]凯尔森:《法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22.[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黄家镇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23.[古西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24.[美]曼纽尔.贝拉斯克斯:《商业伦理:概念与案例》,刘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版。25.[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弗赖堡研究》,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26.付子堂主编:《法理学初阶(第六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27.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第六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28.付子堂:《法之理在法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29.陈瑞华:《企业合规基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30.李昌麒主编:《经济法理念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31.李昌麒主编:《经济法(第三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32.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3.张守文等著:《新发展理念与经济法制度完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34.张守文:《经济法原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35.张守文:《经济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36.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7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版。38.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39.王利明:《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40.李奋飞主编:《企业合规通识读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41.王山:《企业合规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42.单新国:《市场监管权法律规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43.朱海就:《真正的市场:行动与规制的视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版。44.刘燕:《会计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议组织编写:《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年版。46.陈燕玲:《金融风险管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7.尹亚军:《重识经济法学:中国变迁与理论出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48.陈兴良:《本体刑法学》,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49.聂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50.张远煌等著:《企业合规全球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51.杜江波:《走向本质合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版。52.王海荣:《内控总监工作笔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版。53.马勇:《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实务》,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54.张云霄等:《企业合规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55.孙旭:《深度合规管理:体系、审查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56.刘生荣主编:《企业合规基本手册:合规知识200问》,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23年版。57.梁小民:《弗莱堡学派》,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58.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利之博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59.江帆主编:《竞争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60.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61.李玉虎:《经济法律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62.费孝通:《中国士绅》,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21版。63.费孝通:《行行重行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21版。64.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65..邱本:《经济法研究(中卷:市场竞争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6.卓泽渊:《法的价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67.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68.郎咸平:《公司治理》,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69.胡国辉:《企业合规概论》,北京:电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70.孙旭:《深度合规管理:体系、审查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71.任志宏、杨菊兰:《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与行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72.李素彭、叶一珺、李昕原:《企业合规管理实务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年版。73.郭华、李伟、周游等:《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理解与适用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2年版。74.王志乐主编:《企业合规管理操作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75.郭凌晨等主编:《合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估》,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1年版。76.蒋姮主编:《合规:全球公司发展新趋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78.王志乐主编:《合规:企业的首要责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79.王志乐主编:《合规: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年版。80.郭凌晨等主编:《合规:加强商业伙伴合规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81.郭凌晨等主编:《合规:全球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版。82.陈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效果研究:形式合规抑或实质有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二)论文类83.谭冰霖:“论政府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型规制”,《法学家》,2019年第6期。84.赵万一:“合规制度的公司发设计及其实现路径”,《中国法学》,2020年第2期。85.梁爽:“美、日公司法上的董事合规、内控义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外法学》,2022年第2期。86.陈瑞华:“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两种模式”,《法学评论》,2024年第1期。87.杨淦:“合规机制对公司治理的挑战及公司法回应”,《现代法学》,2023年第2期。88.上海银监局课题组:“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新金融》,2005年第11期。89.崔瑜:“论企业合规管理的政府监管”,《行政法学研究》,2021年第4期。90.郑雅方、方世荣:“论促进企业合规管理效率的政府监管”,《中外法学》,2023年第6期。91.黄文艺:“论预防性法治”,《法学研究》,2024年第2期。92.袁瑾堡:“制度基础审计”,《外国经济参考资料》,1983年第1期。93.黄茂钦:“论经济法的道德性”,《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94.江帆:“竞争法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共识”,《现代法学》,2019年第2期。95.江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96.谢海定:“中国法治经济建设的逻辑”,《法学研究》,2017年第6期。97.林喆:“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1993年年会综述”,《中国法学》,1993年第5期。98.邹德文:“ABC模型的基本框架及对经济形态的初步分析”,《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3期。99.张守文:“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100.付子堂:“论知识经济时代法律对科技行为的调控功能”,《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101.张守文:“新发展格局与“发展型法治”的构建”,《政法论丛》,2021年第1期。102.刘权:“数字经济视域下包容审慎监管的法治逻辑”,《法学研究》,2022年第4期。103.沈岿:“论软法的有效新性与说服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104.陈瑞华:“湖南建工的合规体系”,《中国律师》,2019年第11期。105.杨阳腾:“企业合规体系如何构建——深圳市宝安区打造企业合规示范区调查”,《经济日报》2022年12月29日,第12版。106.樊王义:“企业合规整改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研究”,《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07.陈瑞华:“企业合规制度的三个维度--比较法视野下的分析”,《比较法研究》,2019 年第3期。108.张远煌、秦开炎:“合规文化:企业有效合规之实质标准”,《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09.江必新、袁哲皓:“企业合规管理基本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23年第6期。110.陈瑞华:“企业合规的基本问题”,《中国法律评论》,2020年第1期。111.郑石桥,周敏李:“企业审计本质:一个理论框架”,《会计之友》,2019年第1期。112.王贞会:“民营企业合规制度体系构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113.冯来法:“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现状与趋势”,《企业管理》,2024年第2期。 114.李心合,吴泽美:“企业合规管理的中国式解读”,《财会通讯》,2024年第2期。115.易芳,包嘉豪:“数字经济背景下平台企业相关市场界定的量化研究——以阿里巴巴“二选一”案为例”,《财经问题研究》,2022年第2期。116.王东升,贾婳,李琦:“平台商业模式企业的价值创造——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会计之友》,2021年第13期。117.黄智杰:“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衔接”,《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118.赵翰隽,殷楠:“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探究”,《财会月刊》,2024年第8期。119.谢尧雯:“个人信息保护企业合规规制的建构”,《法商研究》,2024年第2期。120.王文中,王春晖:“中国企业环境保护合规风险防范机制与对策”,《生态经济》,2008年第9期。121.罗宇,张明昂:“环境规制与企业纳税遵从:效应、机制与改善路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122.高景峰:“涉案企业合规适用刑事诉讼全流程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4期。123.李娜:“守法社会的建设:内涵、机理与路径探讨”,《法学家》,2018年第5期。124.高飞:“外部环境变迁、政社互动差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类型演变”,《中国行政管理》,2024年第5期,125.杨林:“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学理探究与推进路径”,《江苏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126.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127.向德平,苏海:“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28.李桂林:“实质法治:法治的必然选择”,《法学》,2018年第7期。139.崔永东:“社会治理及其对企业合规治理的切入和渗透”,《学术月刊》,2024年第4期。140.史献芝:“形式法治化与实质法治化:行政问责法治化的二维分析框架”,《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3期。141.刘灿雷,王若兰,王永进:“国企监管模式改革的创新驱动效应”,《世界经济》,2020年第11期。142.李亚奇:“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驱动与路径”,《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5期。143.李光程:“哲学究竟是什么?———从元哲学的观点看来”,《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144.侯利阳:“论互联网平台的法律主体地位”,《中外法学》,2022年第2期。145.谢尧雯:“论美国互联网平台责任规制模式”,《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第3期。146.乔大丽:“元规制和自我规制视域下的共治型药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学术交流》2020年第5期。147.刘绍宇:“超大互联网平台中个人信息保护独立监督机构的元规制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148.李清池:“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构建与运用研究”,《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9期。149.彭迪云,陈波,刘志佳:“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长江经济带为例”,《金融与经济》,2019年第5期。150.徐浩,祝志勇,张皓成:“中国数字营商环境评价的理论逻辑、比较分析及政策建议”,《经济学家》,2022年第12期。151.孙悦,余长江:“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解析与应对——以“保护少数投资者”指标为研究对象”,《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152.刘成安,杨志超:“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争议问题与完善路径”,《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10期。153.程龙:“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的法律关系与功能定位”,《财经法学》,2024年第1期。154.张彤,祝融,罗中治:“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路径”,《企业管理》,2024年第2期。155.江帆:“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现代法学》,2007年第2期。156.李本灿:“合规计划的效率之维”,《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4年春季卷。157.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课题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法学研究》,1993年第6期。158.张天培:“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人民日报》,2024年4月25日第019版。159.邓峰:“公司合规的源流及中国的制度局限”,《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1期。160.杨力:“中国企业合规的风险点、变化曲线与挑战应对”,《政法论丛》,2017年第2期。161.杨力:“寻找商业目标与公司合规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政法论丛》,2020年第2期。162.曹兴权:“合规管理:形成中的公司治理习惯”,《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63.郑雅方:“论政府介入企业合规管理的风险和防范”,《法商研究》,2021年第3期。164.蒋昇洋:“公司董事合规义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165.谢甜甜:“期货公司合规法律制度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二、外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 Van Rooij B, Sokol DD, 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Compli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1.2. S.C. Bleker-van Eyk, R.A.M. Houben, eds,Handbook of compliance & integrity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Wolters Kluwer,2017.3. Geoffrey Parsons Miller, The law of governance, risk management and compliance,Wolters Kluwer,2017.4. Dennis Campbell, ed, Regulatory complianc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Wolters Kluwer,2019(二)论文类5. Meghan Roll,“he Delaware Supreme Court Does Not Scream for Ice Cream:Director Oversight Liability Following Marchand v.Barnhill,”T57 San Diego Law Review,809,2020.6. H.Lowell Brown,“The Corporate Director's Compliance Oversight Responsibility in the Post Caremark Era”,26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1,2001.7. Miriam Hechler Baer,“Governing Corporate Compliance”,50 Boston College Law Review,949,2009.8. John Braithwaite. “The Essence of Responsive Regulation”,.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Law Review, 44:3,2011.9. Sean J. Griff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n Era of Compliance”.William & Mary Law Review, 57: 6, 201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