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Case-Filing Review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s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院系:

刑事侦查学院

作者:

石李博琛

导师:

王跃

导师单位:

刑事侦查学院

学位:

硕士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污染环境;立案审查;涉罪案件;构成要件;行刑衔接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认识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生良性发展作出重要的基础性支撑。立案审查作为刑事诉讼的起点,是衔接污染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关键枢纽,直接关系生态环境法治体系的落实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分析、实证研究与比较考察等方法,系统梳理我国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的现状、困境及优化路径。经研究发现,我国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在法律体系构建、行刑衔接机制探索等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事实定性模糊、程序衔接不畅等深层次问题。除了引言和结语,本文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概述。本部分从污染环境罪的概念演进与体系定位切入,剖析其作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下核心罪名的特殊性,并对相关观念进行辨析,以明确每个概念在系统中所处位置,阐释立案审查在过滤无效案件、保障侦查时效、强化行刑衔接等方面的价值意义。第二部分,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现状考察。本部分通过梳理国内立法与司法实践,结合法院判决、检察院审查起诉与公安一线实务数据,以筛选为基础进行计算、分析、绘图,旨在揭示立案审查在法律规制与实践运行中的冲突。第三部分,我国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问题剖析。本部分从事实定性与程序衔接双重维度展开,揭示类案存在的构罪情形设置混乱、主观罪过形态认定争议、污染物类型认定模糊、行为构造模式复合等实体困境,这些困境使类案的审查认定难度增大;同时,案件线索获取难、信息共享效果不佳、证据转化存疑等程序障碍又使类案在相关程序的流转中饱受阻力。在双重维度相互作用的背景下,刑事立案审查作为起始环节无疑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一步。第四部分,探寻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优化进路。本部分提出细化认定标准与深化衔接机制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以内外双线的方式并行推进类案立案审查工作开展。包括厘清构罪情形入门门槛、廓清主观罪过迷雾、明晰污染物分类,分析行为构造审查模式,以及建议环保警察新型职能、规范数据共享平台、健全证据转化体系这些具体措施,为提升立案审查效能、完善环境刑事司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 周道鸾,张军:《刑法罪名精释》,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2. 马克昌:《百罪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 [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王世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730页。4. 高铭暄、马克昌: 《刑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1页。5. [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二)论文类6. 房慧颖:“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模式的理论省思与范式建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7月,第50卷第4期,第67页。7. 黄晓亮:“污染环境罪的主客观要件与竞合关系”,《人民检察》,2024第14期,第43页。8. 张梦诗:“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的核心问题与建议”,《法制博览》,2024年6月上期,第136页。9. 李会彬:“证据法学视角下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辨析”,《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5月,第111页。10. 周长军:“环境犯罪的行刑衔接”,《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第1页。11. 宋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行刑衔接理论与实践完善研究”,《法学杂志》,2021年第7期,第74页。12. 朱良:“刑事立案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学位博士论文,2020年5月。13. 董邦俊,李林波:“环境犯罪立案管辖探究”,《法治研究》,2013 年第 10 期,第45页。14. 应松年:《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北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十二讲,1999年。15. 黄昊:“生态环境损害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处理与路径优化”,《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9卷第2期,第194页。16. 陈映竹:“探析公安机关在非法集资类案件受案立案环节的困境和对策”,《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第43页。17. 李煜兴:“行刑衔接的规范阐释及其机制展开——以新《行政处罚法》行刑衔接条款为中心”,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4期,第64页。18. 彭博:“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沿革、进步及述评”,《证据法学》,2023年第31卷第5期,第565页。19. 王刚:“域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理论与现代化》,2016年第3期,第108页。20. 施鹏鹏,褚侨:“德国:检警一体下的检察官主导作用”,《检察日报》,2020年。21. 熊安邦:“德国警察制度”,《现代世界警察》,2021年。22. 李航:“论建立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的必要性”,江苏法院网,2013年。23. 余志海:“论行政执法中的以罚代刑”,《湖南林业》,1996年第9期,第19页。24. 周林:“试论行刑衔接制度之完善”,《法学杂志》,2011年第11期,第55页。25. 赵旭光:“‘两法衔接’中的有效监督机制——从环境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切入”,《政法论坛》,2015年第33卷第6期,第146页。26. 陈楠楠:“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查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27. 王诗韵:“环境行政执法中刑事案件移送问题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28. 韩桢:“长江水域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侦查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29. 李梁,邵嘉:“学理之争与立法选择: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海峡法学》,2023年第3期,第78页。30. 练育强:“行刑衔接中的行政执法边界研究”,《中国法学》,《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第238页。31. 陈瑞华:“行政不法事实与犯罪事实的层次性理论 兼论行政不法行为向犯罪转化的事实认定问题”,《中外法学》,2019年第1版,第76页。32. 周全,“环境治理中行刑衔接机制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月第50卷第2期,第130页。33. 汪维才:“再论污染环境罪的主客观要件”,《法学杂志》,2020年期,第81页。34. 李涛:“污染环境罪属于行为犯而非结果犯”,《检察日报》,2016年11月。35. 李希慧,董文辉,李冠煜:《环境犯罪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第207页。36. 陈兴良:“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第125页。37. 潘怡宏:“现行刑法污染环境媒介罪之修正刍议”,《月旦法学杂志》,2018年版,第31页。38. 何佩佩:“论环境利益的刑法法益化”,《法学杂志》,2021年第5期,第73页。39. 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第1481页。40. 周道鸾,张军:《刑法罪名精释》,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第858页。41. 马克昌:《百罪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073页。42. 倪传洲,“纷争与立场: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21年10月,第5期第21卷,第13页。43. 苏永生,史山庚:“论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包括过失’——层级罪过说之提倡”,《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4卷第2期,第19页。44. 玄松鹤,吴鹏宇:“民营企业环境犯罪问题及对策”,《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93页。45. 蒋云飞:“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内涵、构成与完善”,《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20年第4期,第85页。46. 张旭:“公安机关环境犯罪执法活动的现状与思考”,《法制博览》,2018年09月(中)期 ,第115页。47. 高利红,张俊生:“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中权力运行的优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5月,第53卷第3期,第31页。48. 张锋学:“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第121页。49. 陈涛,商凤廷:“数字政府背景下行刑衔接信息共享:问题与完善”,《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11月第6期,第16页。50. 陈涛,商凤廷:“行刑衔接信息共享需把握的重点问题”,《人民检察》,2023年第16期,第74页。51. 张泽涛:“行政执法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4期,第118页。52. 郑海,翟岩:“正义权能:警察权的理论探源与价值定位”,《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第79页。53. 张明楷:“污染环境罪的争议问题”,《法学评论(双月刊)》,2018年第2期,第7页。54. 陈洪兵:“法定犯时代背景下罪过形式的确定”,《法治研究》,2018年第3期,第61页。55. 苏宇:“警察权属性的考辨与反思”,《公安学研究》,2021年第2期,第4页。二、外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56. Markus Wagner: “Die akzessorietät des wirtschaftsstrafrechts: zugleich ein beitrag zu begriff und wesen desirtschaftsstrafrechts,” C.F. Müller, 2016.57. SUNSTEIN C. How to regulate: a guide for policy mak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185-199.58. Office of the Law Revision Counsel, “United States Cod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2013, Title 42, CHAPTER 85, SUBCHAPTER I, Part A, Sec.7412.59. ED Elliott, “The Clean Air Act: New Enforcement and Liability Provisions,”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2, vol.42, issue 11, pp. 1414-1419.(二)论文类60. Olaf Hohmann: “Von der konsequenzen einer personalen rechtgutsbestimmung im umweltstrafrecht,” Goltdammer’ s archiv für strafrecht, 1992(2).三、其他来源(一)网站类61. https://www.epa.gov/laws-regulations/regulations 美国EPA官网信息页。62. https://www.govinfo.gov/app/collection/cfr/ 美国政府印刷局(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官网的相关页。63. https://www.epa.gov/enforcement/criminal-enforcement 美国EPA官网信息页。64. 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gg/art_20a.html 德国联邦司法部官网《基本法》第20a条内容页。65. 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stgb/BJNR001270871.html#BJNR001270871BJNG006503307 德国联邦司法部官网《德国刑法典》环境犯罪页。66.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03/t20220307_970790.html 《关于学习借鉴浙江湖州依法破获“COD去除剂”干扰在线监测数据案件经验做法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的函》,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67. https://www.spp.gov.cn/spp/dfjcdt/202412/t20241216_676576.shtml 《江苏宜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找”出涉罪“空壳公司”》,检察日报,最高检官网。68. https://www.mee.gov.cn/hjzl/sthjzk/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网站。69.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80268 “列入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的物质可直接认定为有毒物质吗?”,中国环境官网。70. https://sthjt.yn.gov.cn/zmhd/hbbgt/202311/t20231113_236083_wap.html 《昆明某纸厂私设暗管排污被判赔1081万元,两名负责人获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报道。7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KU8UIB0532VAZR.html 《长江在哭泣!枯水期天兴洲江底现鱼类“坟场”!大量鱼类葬身于此》,网易新闻报道。72. https://www.cqqj.gov.cn/bm/qslj/zwgk_58480/fdzdgknr_58482/jgjj/ 区县政府官网机构职能信息公开专栏页。73. 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1804/t20180425_376487.shtml 最高检官网。74. https://news.sina.cn/2018-04-19/detail-ifzfkmth6728766.d.html 《媒体谈山西三维集团污染恶行:需打掉背后保护伞》,新浪新闻报道。75.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912/c1001-32224420.html 《从47起案例看环保问题背后的形式主义》,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76. https://www.foei.org/member-groups/germany/ 德国“地球之友”环保组织官网介绍页。(二)报告类77. 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审图号:GS(2022)2352号78. 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审图号:GS京(2023)1107号79. 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审图号:GS京(2024)0855号80. 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81. 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82. 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83.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84.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8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85.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7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86. 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8月)87. 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9月)88. 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10月)(三)案例类89.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4)苏0981刑初178号90.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4)豫1121刑初87号91. 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1)辽0311刑初128号92. 河南省尉氏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4)豫0223刑初30号93. 福建省清流县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3)闽0423刑初45号94.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3)苏0508刑初568号95. 江西省上高人民检察院上检二部刑不诉[2022]Z1号96. 山东省临朐县人民法院 (2020)鲁0724刑初252号97. 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7)黔03刑终606号98.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2019)苏0281刑初379号99.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 (2022)渝0112刑初1419号

学科:

侦查学

提交日期

2025-07-01

引用参考

石李博琛. 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问题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25.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问题研究
  • dc.title
  • Research on Case-Filing Review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s
  • dc.contributor.schoolno
  • 20220301Z31106
  • dc.contributor.author
  • 石李博琛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刑事侦查学院
  • dc.contributor.degree
  • 硕士
  • dc.contributor.childdegree
  • 法学硕士学位
  • dc.contributor.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西南政法大学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contributor.direction
  • 侦查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跃
  • dc.contributor.advisorAffiliation
  • 刑事侦查学院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污染环境,立案审查,涉罪案件,构成要件,行刑衔接
  • dc.subject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 case filing review;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 administrative-criminal coordination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认识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生良性发展作出重要的基础性支撑。立案审查作为刑事诉讼的起点,是衔接污染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关键枢纽,直接关系生态环境法治体系的落实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分析、实证研究与比较考察等方法,系统梳理我国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的现状、困境及优化路径。经研究发现,我国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在法律体系构建、行刑衔接机制探索等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事实定性模糊、程序衔接不畅等深层次问题。除了引言和结语,本文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概述。本部分从污染环境罪的概念演进与体系定位切入,剖析其作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下核心罪名的特殊性,并对相关观念进行辨析,以明确每个概念在系统中所处位置,阐释立案审查在过滤无效案件、保障侦查时效、强化行刑衔接等方面的价值意义。第二部分,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现状考察。本部分通过梳理国内立法与司法实践,结合法院判决、检察院审查起诉与公安一线实务数据,以筛选为基础进行计算、分析、绘图,旨在揭示立案审查在法律规制与实践运行中的冲突。第三部分,我国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问题剖析。本部分从事实定性与程序衔接双重维度展开,揭示类案存在的构罪情形设置混乱、主观罪过形态认定争议、污染物类型认定模糊、行为构造模式复合等实体困境,这些困境使类案的审查认定难度增大;同时,案件线索获取难、信息共享效果不佳、证据转化存疑等程序障碍又使类案在相关程序的流转中饱受阻力。在双重维度相互作用的背景下,刑事立案审查作为起始环节无疑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一步。第四部分,探寻污染环境罪涉罪案件立案审查优化进路。本部分提出细化认定标准与深化衔接机制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以内外双线的方式并行推进类案立案审查工作开展。包括厘清构罪情形入门门槛、廓清主观罪过迷雾、明晰污染物分类,分析行为构造审查模式,以及建议环保警察新型职能、规范数据共享平台、健全证据转化体系这些具体措施,为提升立案审查效能、完善环境刑事司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General Secretary Jinping Xi emphasized that "the rise or fall of a civilization is closely tied to it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warenes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national security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s the pivotal initiation phase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 filing and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 cases serves as a critical nexus bridging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criminal justice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is process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logical rule of law framework and the attain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This paper adopts the case filing review mechanism for suspec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s as its research focus, employing normative analysis, empirical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methodologies to systematically examine the current landscape, challenges, and optimization pathways of China’s related review system. The study reveals that whi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legal framework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ve-crimi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but persistent issues such as ambiguity in factual determinations and inefficiencies in procedural linkages remain unresolved.The paper is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Part I: Overview of the filing and review of cases involving suspec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s. This part starts from the conceptual evolution and system positioning of the crime of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analyzes its particularity as the core crime under the category of crimes that damag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distinguishes related concepts to clarify the position of each concept in the system. Finally, explain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case filing review in filtering invalid cases, ensuring the timelin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xecution and sentencing.Part II: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se filing review of suspec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s. This part aims to reveal the conflicts of case filing review in legal regulation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by organizing domestic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and combining with court judgments, prosecution review by the procuratorate and front-line police data for calculation, analysis and mapping.Part III: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ase filing and review of suspec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s. This part starts from the dual dimensions of fact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cedural connection, revealing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is type of case, such as confusion in the setting of the crime, disput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ubjective guilt forms, ambiguit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llutant types, complex behavior structure patterns, etc. These difficulties make the review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milar cases more difficult; At the same time, procedural obstacles such as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case clues, poor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doubts about evidence conversion have caused similar cases to encounter resistance in the circulation of relevant procedur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reasons, criminal case filing review as the starting link is undoubtedly a key step in resolving the above contradictions.Part IV: Exploring the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the case filing review of suspec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s. This part proposes systematic solutions to refine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and deepen the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es the case filing review of similar cases in parallel in both internal track and external track manner. Specifically, it includes clarifying the entry threshold for constituting this crime, clearing up the fog of subjective guilt form, clarify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pollutants, analyzing the review model of behavior structure, building new functions of environmental police, standardizing data sharing platforms, improving the evidence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transition of compulsory measures......These measure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ase filing review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 dc.date.issued
  • 2025-05-30
  • dc.date.oralDefense
  • 2025-05-24
  • dc.relation.citedreferences
  • 一、中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 周道鸾,张军:《刑法罪名精释》,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2. 马克昌:《百罪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 [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王世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730页。4. 高铭暄、马克昌: 《刑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1页。5. [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二)论文类6. 房慧颖:“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模式的理论省思与范式建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7月,第50卷第4期,第67页。7. 黄晓亮:“污染环境罪的主客观要件与竞合关系”,《人民检察》,2024第14期,第43页。8. 张梦诗:“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的核心问题与建议”,《法制博览》,2024年6月上期,第136页。9. 李会彬:“证据法学视角下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辨析”,《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5月,第111页。10. 周长军:“环境犯罪的行刑衔接”,《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第1页。11. 宋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行刑衔接理论与实践完善研究”,《法学杂志》,2021年第7期,第74页。12. 朱良:“刑事立案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学位博士论文,2020年5月。13. 董邦俊,李林波:“环境犯罪立案管辖探究”,《法治研究》,2013 年第 10 期,第45页。14. 应松年:《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北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十二讲,1999年。15. 黄昊:“生态环境损害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处理与路径优化”,《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9卷第2期,第194页。16. 陈映竹:“探析公安机关在非法集资类案件受案立案环节的困境和对策”,《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第43页。17. 李煜兴:“行刑衔接的规范阐释及其机制展开——以新《行政处罚法》行刑衔接条款为中心”,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4期,第64页。18. 彭博:“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沿革、进步及述评”,《证据法学》,2023年第31卷第5期,第565页。19. 王刚:“域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理论与现代化》,2016年第3期,第108页。20. 施鹏鹏,褚侨:“德国:检警一体下的检察官主导作用”,《检察日报》,2020年。21. 熊安邦:“德国警察制度”,《现代世界警察》,2021年。22. 李航:“论建立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的必要性”,江苏法院网,2013年。23. 余志海:“论行政执法中的以罚代刑”,《湖南林业》,1996年第9期,第19页。24. 周林:“试论行刑衔接制度之完善”,《法学杂志》,2011年第11期,第55页。25. 赵旭光:“‘两法衔接’中的有效监督机制——从环境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切入”,《政法论坛》,2015年第33卷第6期,第146页。26. 陈楠楠:“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查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27. 王诗韵:“环境行政执法中刑事案件移送问题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28. 韩桢:“长江水域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侦查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29. 李梁,邵嘉:“学理之争与立法选择: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海峡法学》,2023年第3期,第78页。30. 练育强:“行刑衔接中的行政执法边界研究”,《中国法学》,《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第238页。31. 陈瑞华:“行政不法事实与犯罪事实的层次性理论 兼论行政不法行为向犯罪转化的事实认定问题”,《中外法学》,2019年第1版,第76页。32. 周全,“环境治理中行刑衔接机制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月第50卷第2期,第130页。33. 汪维才:“再论污染环境罪的主客观要件”,《法学杂志》,2020年期,第81页。34. 李涛:“污染环境罪属于行为犯而非结果犯”,《检察日报》,2016年11月。35. 李希慧,董文辉,李冠煜:《环境犯罪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第207页。36. 陈兴良:“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第125页。37. 潘怡宏:“现行刑法污染环境媒介罪之修正刍议”,《月旦法学杂志》,2018年版,第31页。38. 何佩佩:“论环境利益的刑法法益化”,《法学杂志》,2021年第5期,第73页。39. 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第1481页。40. 周道鸾,张军:《刑法罪名精释》,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第858页。41. 马克昌:《百罪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073页。42. 倪传洲,“纷争与立场: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21年10月,第5期第21卷,第13页。43. 苏永生,史山庚:“论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包括过失’——层级罪过说之提倡”,《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4卷第2期,第19页。44. 玄松鹤,吴鹏宇:“民营企业环境犯罪问题及对策”,《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93页。45. 蒋云飞:“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内涵、构成与完善”,《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20年第4期,第85页。46. 张旭:“公安机关环境犯罪执法活动的现状与思考”,《法制博览》,2018年09月(中)期 ,第115页。47. 高利红,张俊生:“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中权力运行的优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5月,第53卷第3期,第31页。48. 张锋学:“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第121页。49. 陈涛,商凤廷:“数字政府背景下行刑衔接信息共享:问题与完善”,《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11月第6期,第16页。50. 陈涛,商凤廷:“行刑衔接信息共享需把握的重点问题”,《人民检察》,2023年第16期,第74页。51. 张泽涛:“行政执法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4期,第118页。52. 郑海,翟岩:“正义权能:警察权的理论探源与价值定位”,《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第79页。53. 张明楷:“污染环境罪的争议问题”,《法学评论(双月刊)》,2018年第2期,第7页。54. 陈洪兵:“法定犯时代背景下罪过形式的确定”,《法治研究》,2018年第3期,第61页。55. 苏宇:“警察权属性的考辨与反思”,《公安学研究》,2021年第2期,第4页。二、外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56. Markus Wagner: “Die akzessorietät des wirtschaftsstrafrechts: zugleich ein beitrag zu begriff und wesen desirtschaftsstrafrechts,” C.F. Müller, 2016.57. SUNSTEIN C. How to regulate: a guide for policy mak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185-199.58. Office of the Law Revision Counsel, “United States Cod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2013, Title 42, CHAPTER 85, SUBCHAPTER I, Part A, Sec.7412.59. ED Elliott, “The Clean Air Act: New Enforcement and Liability Provisions,”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2, vol.42, issue 11, pp. 1414-1419.(二)论文类60. Olaf Hohmann: “Von der konsequenzen einer personalen rechtgutsbestimmung im umweltstrafrecht,” Goltdammer’ s archiv für strafrecht, 1992(2).三、其他来源(一)网站类61. https://www.epa.gov/laws-regulations/regulations 美国EPA官网信息页。62. https://www.govinfo.gov/app/collection/cfr/ 美国政府印刷局(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官网的相关页。63. https://www.epa.gov/enforcement/criminal-enforcement 美国EPA官网信息页。64. 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gg/art_20a.html 德国联邦司法部官网《基本法》第20a条内容页。65. 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stgb/BJNR001270871.html#BJNR001270871BJNG006503307 德国联邦司法部官网《德国刑法典》环境犯罪页。66.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03/t20220307_970790.html 《关于学习借鉴浙江湖州依法破获“COD去除剂”干扰在线监测数据案件经验做法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的函》,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67. https://www.spp.gov.cn/spp/dfjcdt/202412/t20241216_676576.shtml 《江苏宜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找”出涉罪“空壳公司”》,检察日报,最高检官网。68. https://www.mee.gov.cn/hjzl/sthjzk/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网站。69.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80268 “列入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的物质可直接认定为有毒物质吗?”,中国环境官网。70. https://sthjt.yn.gov.cn/zmhd/hbbgt/202311/t20231113_236083_wap.html 《昆明某纸厂私设暗管排污被判赔1081万元,两名负责人获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报道。7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KU8UIB0532VAZR.html 《长江在哭泣!枯水期天兴洲江底现鱼类“坟场”!大量鱼类葬身于此》,网易新闻报道。72. https://www.cqqj.gov.cn/bm/qslj/zwgk_58480/fdzdgknr_58482/jgjj/ 区县政府官网机构职能信息公开专栏页。73. 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1804/t20180425_376487.shtml 最高检官网。74. https://news.sina.cn/2018-04-19/detail-ifzfkmth6728766.d.html 《媒体谈山西三维集团污染恶行:需打掉背后保护伞》,新浪新闻报道。75.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912/c1001-32224420.html 《从47起案例看环保问题背后的形式主义》,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76. https://www.foei.org/member-groups/germany/ 德国“地球之友”环保组织官网介绍页。(二)报告类77. 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审图号:GS(2022)2352号78. 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审图号:GS京(2023)1107号79. 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审图号:GS京(2024)0855号80. 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81. 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82. 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83.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84.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8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85.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7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86. 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8月)87. 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9月)88. 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10月)(三)案例类89.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4)苏0981刑初178号90.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4)豫1121刑初87号91. 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1)辽0311刑初128号92. 河南省尉氏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4)豫0223刑初30号93. 福建省清流县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3)闽0423刑初45号94.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3)苏0508刑初568号95. 江西省上高人民检察院上检二部刑不诉[2022]Z1号96. 山东省临朐县人民法院 (2020)鲁0724刑初252号97. 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7)黔03刑终606号98.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2019)苏0281刑初379号99.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 (2022)渝0112刑初1419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