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州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Study o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L Prefecture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作者:

冯泽桓

导师:

罗兴佐

导师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位:

硕士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管理组织;管理目标;制度创新

摘要: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为核心,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逐步改进水资源管理的制度设计、组织构建和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各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但各区域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更应聚焦水资源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更好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作用的发挥。论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综合运用系统组织、协同治理、经济外部性理论,在厘清凉山州社会经济、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等基本情况下,梳理了凉山州水资源管理的组织目标、组织形式、制度建设等情况,总结了凉山州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优化对策。研究发现,凉山州水资源配置缺乏灵活性,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尚不明显,缺乏全州一盘棋的系统治理思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系统组织效率较低、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其原因在于凉山州水资源管理多元主体之间关系的失衡,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条块之间的矛盾冲突、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失衡;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偏差,部门之间认知的差异、其他主体参与的缺失;缺乏系统的服务评价体系、有效的信息反馈途径和高效的响应处理机制。在对策方面,论文以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为基础,指出需对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制度设计、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应注重水权明晰、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多元参与体系;健全水资源管理磋商制度、市场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建立系统的服务评价体系、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和高效的响应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刘俊民、余新晓:《水文与水资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版。2.舒展、邸雪颖:《水文与水资源学概论》,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尹利民、聂平平:《公共组织理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4.(美)埃莉诺:《公共服务的制度构建》,宋全喜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0年版。5.斐叶萍:《环境资源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6.朱云国:《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第二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7.贾绍凤、姜文来、沈大军:《水资源经济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8.邹东升:《公共行政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二)期刊论文类9.王树义:“流域管理体制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10期,第419-423页。10.龙应斌:“新公共管理对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借鉴意义”,《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年第7期,第43页。11.胡德胜:“关于改进我国水资源区分类体系的探讨——基于水资源管理范围演进的视角”,《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6年第37期,第33-35页。12.杨洋、效存德、王晓明、李世伟:“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水资源研究进展及水资源管理展望”,《冰川冻土》,2021年第13卷第1期,第216-220页。13.潘德勇:“国外水资源管理立法对我国的启示”,《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第132-134页。14.沈满洪、张蕾:“水资源经济制度研究文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出版社)》,2017年第47卷第3期,第71-83页。15.王晋玲:“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评《中国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人民黄河》,2020年第42卷第3期,第171-172页。16.熊斌梅、邓瑞:“湖北省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探讨”,《长江技术经济》,2022年第6卷第4期,第11-15页。17.邓玮、彭中礼:“水资源资产化:基于概念厘定的制度逻辑及优化对策”,《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第156-159页。18.陈飘:“初探水资源的外部性及其矫正”,《浙江水利科技》,2007年第1期,第58-59页。19.雍会、张晓莉、张风丽、陈作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筹协调管理研究——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新疆农垦经济》,2016年第9期,第44-47页。20.俞桂红:“水资源的经济特性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管理观察》,2020年第16期,第54页。21.冯利海、苏茂荣:“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人民黄河》,2021年第43卷第S2期,第48-49页。22.董瑞媛、周晓唯、张扬、王宁:“基于水资源三重属性的黄河流域用水脱钩及影响因素”,《人民黄河》,2023年第45卷第5期,第83-84页。23.李新、陈进:“水权与初始水权分配研究综述”,《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第2卷第28期,第3-6页。24.李建勋、解建仓、申静静、刘军:“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水资源配置框架及方法体系”,《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第35卷第1期,第21-24页。25.吴丹、向筱茜:“我国水权分配研究热点及演化的可视化分析”,《人民黄河》,2022年第44卷第7期,第53-56页。26.李加林、田鹏、史小丽、龚虹波:“水资源管理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学报》,2019年第46卷第2期,第249页。27.尹书乐、李少华:“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变迁的研究综述”,《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年第9期,第54-55页。28. 韩爱华、高子桓、罗一方、韩素华:“基于PSW-DID模型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政策评估效应”,《数理统计与管理》,2024年第2期,第226页。29.韩前广:“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构建的协作共治路径:以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为视角”,《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第103页。30.李群、彭少明、黄强:“水资源的外部性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22卷第1期,第92-93页。31.李文婕:“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现代商业》,2017年第24期,第169-170页32.陈惠雄、杨坤、张海娜:“水资源管理理念演化与管理模式比较”,《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7年第29卷第2期,第46页。33.许静怡:“从巴纳德协作系统理论看政府行政管理的提升”,《人民论坛》,2015年第2期,第242-244页。34.陈德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20年第39卷第9期,第151页。35.张平:“国外水资源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人民黄河》,2005年第27卷第6期,第33-34页。36.贾祥明、贺红斌:“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借鉴”,《山西水利》,2004年第4期,第21页。37.张倩:“陕西省水权交易模式探析”,《当代经济》,2017年第10期,第20页。38.李倩、陆斌、张双双:“苏州市水权交易探索总结和发展对策分析”,《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4年第5期,第80-81页。39.任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及运用分析”,《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第34期。40.刘俊娜:“外部性视角下的农村水资源分配”,《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年第5期,第24-26页。41.张牧谣:“论自然资源使用权上公共价值的制度实现”,《学术交流》,2021年第2期。42.李军德:“关于生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探讨”,《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年第18期,第143页。43.张雪竹:“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年第8期。44.刘文浩、郑军卫、王立伟、刘学:“爱尔兰水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年第10期,第3-7页。45.张泽:“论水权交易的功能导向与优化措施”,《人民黄河》,2023年第45卷第4期,第58-62页。46.杜宣逸、马越:“水资源管理的中国方案”,《环境经济》,2024年第2期,第46-49页。47.岁姚炳、牛存稳、贾玲:“基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思考”,《水利水电技术》,2024年第55卷第AI期,第241页。48.刘方亮、耿思敏:“美国加州水道工程水权分配和交易的经验启示”,《水利发展研究》,2021年第21卷第11期,第57-60页。49.刘一明:“中国水权交易的发展及其试点推广效应”,《水利经济》,2023年第41卷第3期,第43-44页。50.田贵良、孙泽辰、赵秋雅、杨雨璇、吴正:“基于区块链的水权交易机制重构研究”,《节水灌溉》,2024年第8期,第76-84页。51.周学磊:“加强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策略”,《水上安全》,2024年第14期,第109页。(三)学位论文类52.闫瑞雯:“中国水权交易政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兰州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22年。53.时刻:“水权交易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山东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24年。54.陈硕:“公共物品理论及其管理价值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20年。55.丁宝娟:“武川县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56.王梦思:“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障碍因素与消解路径研究—以S市为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22年。(四)其他类57.《中国水资源公报(2023)》,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4年。5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59.《2023年凉山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山州统计局,2024年。60.《2023年凉山州水资源公报》,凉山州水利局,2024年。61.《凉山州水利统计年报(2023)》,凉山州水利局,2024年。62.《凉山州2023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自查报告》,凉山州人民政府,2024年。二、外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63.Miguel A.Marino,Slobodan P.Simonovic,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IAHS,2001.64.C.A.Brebbia&P.Anagnostopolos,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Boston:Wit press,2002.65.Mollinga&Peter P.,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Sage Pubns,2006.66.Ostrom,Parks, Whitaker,Patterns of Metropolitan Policing,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2000.67.Colin H.Green,Handbook of Water Economics:Principles and Practice,UK:John Wiley and Sons Ltd,2005.68.Ostrom Elinor,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for Collective A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二)论文类69.Popovici Ruxandra,“Maladaptive learning in Peru’s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Vol.127,2022,pp.209—217.70.Green,“Benefits of Improved Water data sharing National WaterCommission position,”National water commission position statement, Vol.8,2008, p.1.71.Najjar,Faten O.,“Residential Water Demand Elasticity in Greater Amman Area,”Jord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7:1 ,2011, pp.93-103.72.Collin C.,Mabiza,“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Livelihoods under Stress,”Taylor and Francis,2013.73.Rosegrant,Scheleyer, “Reforming Water Allocation Policy Through Markets in Tradable Water Rights: Lessons from CHILE,MEXICO,and CALIFORNIA,” Cuadernos de Economía, Vol. 32:97,1995,pp.291-315.74.Hamilton,Whittlesey, “Interruptible water market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9.75.Jenkins Willis,Rosa Lorenz, “Values-Based Scenarios of Water Security:Rights to Water,Rights of Waters, and Commercial Water Rights,”BioScience, Vol.71,2021, pp.1157

学科:

公共管理

提交日期

2025-07-01

引用参考

冯泽桓. L州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25.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L州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 dc.title
  • Study o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L Prefecture
  • dc.contributor.schoolno
  • 20211252002327
  • dc.contributor.author
  • 冯泽桓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dc.contributor.degree
  • 硕士
  • dc.contributor.childdegree
  •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 dc.contributor.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西南政法大学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contributor.direction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罗兴佐
  • dc.contributor.advisorAffiliation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水资源管理,管理组织,管理目标,制度创新
  • dc.subject
  •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management objectiv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为核心,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逐步改进水资源管理的制度设计、组织构建和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各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但各区域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更应聚焦水资源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更好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作用的发挥。论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综合运用系统组织、协同治理、经济外部性理论,在厘清凉山州社会经济、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等基本情况下,梳理了凉山州水资源管理的组织目标、组织形式、制度建设等情况,总结了凉山州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优化对策。研究发现,凉山州水资源配置缺乏灵活性,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尚不明显,缺乏全州一盘棋的系统治理思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系统组织效率较低、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其原因在于凉山州水资源管理多元主体之间关系的失衡,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条块之间的矛盾冲突、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失衡;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偏差,部门之间认知的差异、其他主体参与的缺失;缺乏系统的服务评价体系、有效的信息反馈途径和高效的响应处理机制。在对策方面,论文以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为基础,指出需对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制度设计、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应注重水权明晰、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多元参与体系;健全水资源管理磋商制度、市场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建立系统的服务评价体系、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和高效的响应处理机制。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Water is the fundament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trategic economic assets.In recent years,regional governments across China have actively implemented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centered on the "Three Red Lines" policy—total water use control,water use efficiency,and water functional zone pollution limits.By integrating administrative,economic,and technological measures,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refine institutional design,organizational frameworks,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in water resources governance,thereby advancing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However,In the practice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ll regions should focus on the role of water resources in suppor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etter serving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under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This research employs a case study approach,integrating theories of system organization,collaborative governance,and economic externalitie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Liangshan Prefecture.Following the overview of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water governance in Liangshan Prefecture,the study traces the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organizational models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It evalu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Liangshan prefecture,analyses their challenges and root causes,and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ation.Key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have becomed an important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including inflexible water allocation mechanisms,ineffective market mechanism,and fragmented governance framework.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there are mainly problems such as the relatively low organiz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and service level to be improved.The reason lies in the imbal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ultiple subject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Liangshan Prefecture,the interest game among the subjects,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and regions at different levels,and the im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Policy deviations led by the government,differences in cognition among departments,and the absence of participation from other entities.There is a lack of a systematic service evaluation system,effective information feedback channels and efficient response processing mechanisms.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Key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refining governance objectives,institutional designs,and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Emphasis is placed on clarifying water rights delineation and synergistic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al oversight with market mechanisms.Additionally,build a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co-construction, co-management and co-sharing";Improve the consultation system,market mechanism and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Establish a systematic service evaluation system,effective information feedback channels and efficient response processing mechanisms.
  • dc.date.issued
  • 2025-05-29
  • dc.date.oralDefense
  • 2025-05-18
  • dc.relation.citedreferences
  • 一、中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刘俊民、余新晓:《水文与水资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版。2.舒展、邸雪颖:《水文与水资源学概论》,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尹利民、聂平平:《公共组织理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4.(美)埃莉诺:《公共服务的制度构建》,宋全喜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0年版。5.斐叶萍:《环境资源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6.朱云国:《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第二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7.贾绍凤、姜文来、沈大军:《水资源经济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8.邹东升:《公共行政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二)期刊论文类9.王树义:“流域管理体制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10期,第419-423页。10.龙应斌:“新公共管理对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借鉴意义”,《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年第7期,第43页。11.胡德胜:“关于改进我国水资源区分类体系的探讨——基于水资源管理范围演进的视角”,《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6年第37期,第33-35页。12.杨洋、效存德、王晓明、李世伟:“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水资源研究进展及水资源管理展望”,《冰川冻土》,2021年第13卷第1期,第216-220页。13.潘德勇:“国外水资源管理立法对我国的启示”,《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第132-134页。14.沈满洪、张蕾:“水资源经济制度研究文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出版社)》,2017年第47卷第3期,第71-83页。15.王晋玲:“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评《中国农业水资源安全管理》”,《人民黄河》,2020年第42卷第3期,第171-172页。16.熊斌梅、邓瑞:“湖北省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探讨”,《长江技术经济》,2022年第6卷第4期,第11-15页。17.邓玮、彭中礼:“水资源资产化:基于概念厘定的制度逻辑及优化对策”,《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第156-159页。18.陈飘:“初探水资源的外部性及其矫正”,《浙江水利科技》,2007年第1期,第58-59页。19.雍会、张晓莉、张风丽、陈作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筹协调管理研究——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新疆农垦经济》,2016年第9期,第44-47页。20.俞桂红:“水资源的经济特性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管理观察》,2020年第16期,第54页。21.冯利海、苏茂荣:“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人民黄河》,2021年第43卷第S2期,第48-49页。22.董瑞媛、周晓唯、张扬、王宁:“基于水资源三重属性的黄河流域用水脱钩及影响因素”,《人民黄河》,2023年第45卷第5期,第83-84页。23.李新、陈进:“水权与初始水权分配研究综述”,《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第2卷第28期,第3-6页。24.李建勋、解建仓、申静静、刘军:“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水资源配置框架及方法体系”,《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第35卷第1期,第21-24页。25.吴丹、向筱茜:“我国水权分配研究热点及演化的可视化分析”,《人民黄河》,2022年第44卷第7期,第53-56页。26.李加林、田鹏、史小丽、龚虹波:“水资源管理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学报》,2019年第46卷第2期,第249页。27.尹书乐、李少华:“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变迁的研究综述”,《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年第9期,第54-55页。28. 韩爱华、高子桓、罗一方、韩素华:“基于PSW-DID模型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政策评估效应”,《数理统计与管理》,2024年第2期,第226页。29.韩前广:“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构建的协作共治路径:以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为视角”,《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第103页。30.李群、彭少明、黄强:“水资源的外部性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22卷第1期,第92-93页。31.李文婕:“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现代商业》,2017年第24期,第169-170页32.陈惠雄、杨坤、张海娜:“水资源管理理念演化与管理模式比较”,《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7年第29卷第2期,第46页。33.许静怡:“从巴纳德协作系统理论看政府行政管理的提升”,《人民论坛》,2015年第2期,第242-244页。34.陈德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20年第39卷第9期,第151页。35.张平:“国外水资源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人民黄河》,2005年第27卷第6期,第33-34页。36.贾祥明、贺红斌:“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借鉴”,《山西水利》,2004年第4期,第21页。37.张倩:“陕西省水权交易模式探析”,《当代经济》,2017年第10期,第20页。38.李倩、陆斌、张双双:“苏州市水权交易探索总结和发展对策分析”,《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4年第5期,第80-81页。39.任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及运用分析”,《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第34期。40.刘俊娜:“外部性视角下的农村水资源分配”,《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年第5期,第24-26页。41.张牧谣:“论自然资源使用权上公共价值的制度实现”,《学术交流》,2021年第2期。42.李军德:“关于生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探讨”,《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年第18期,第143页。43.张雪竹:“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年第8期。44.刘文浩、郑军卫、王立伟、刘学:“爱尔兰水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年第10期,第3-7页。45.张泽:“论水权交易的功能导向与优化措施”,《人民黄河》,2023年第45卷第4期,第58-62页。46.杜宣逸、马越:“水资源管理的中国方案”,《环境经济》,2024年第2期,第46-49页。47.岁姚炳、牛存稳、贾玲:“基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思考”,《水利水电技术》,2024年第55卷第AI期,第241页。48.刘方亮、耿思敏:“美国加州水道工程水权分配和交易的经验启示”,《水利发展研究》,2021年第21卷第11期,第57-60页。49.刘一明:“中国水权交易的发展及其试点推广效应”,《水利经济》,2023年第41卷第3期,第43-44页。50.田贵良、孙泽辰、赵秋雅、杨雨璇、吴正:“基于区块链的水权交易机制重构研究”,《节水灌溉》,2024年第8期,第76-84页。51.周学磊:“加强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策略”,《水上安全》,2024年第14期,第109页。(三)学位论文类52.闫瑞雯:“中国水权交易政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兰州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22年。53.时刻:“水权交易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山东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24年。54.陈硕:“公共物品理论及其管理价值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20年。55.丁宝娟:“武川县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56.王梦思:“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障碍因素与消解路径研究—以S市为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22年。(四)其他类57.《中国水资源公报(2023)》,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4年。5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59.《2023年凉山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山州统计局,2024年。60.《2023年凉山州水资源公报》,凉山州水利局,2024年。61.《凉山州水利统计年报(2023)》,凉山州水利局,2024年。62.《凉山州2023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自查报告》,凉山州人民政府,2024年。二、外文参考文献(一)著作类63.Miguel A.Marino,Slobodan P.Simonovic,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IAHS,2001.64.C.A.Brebbia&P.Anagnostopolos,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Boston:Wit press,2002.65.Mollinga&Peter P.,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Sage Pubns,2006.66.Ostrom,Parks, Whitaker,Patterns of Metropolitan Policing,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2000.67.Colin H.Green,Handbook of Water Economics:Principles and Practice,UK:John Wiley and Sons Ltd,2005.68.Ostrom Elinor,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for Collective A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二)论文类69.Popovici Ruxandra,“Maladaptive learning in Peru’s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Vol.127,2022,pp.209—217.70.Green,“Benefits of Improved Water data sharing National WaterCommission position,”National water commission position statement, Vol.8,2008, p.1.71.Najjar,Faten O.,“Residential Water Demand Elasticity in Greater Amman Area,”Jord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7:1 ,2011, pp.93-103.72.Collin C.,Mabiza,“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Livelihoods under Stress,”Taylor and Francis,2013.73.Rosegrant,Scheleyer, “Reforming Water Allocation Policy Through Markets in Tradable Water Rights: Lessons from CHILE,MEXICO,and CALIFORNIA,” Cuadernos de Economía, Vol. 32:97,1995,pp.291-315.74.Hamilton,Whittlesey, “Interruptible water market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9.75.Jenkins Willis,Rosa Lorenz, “Values-Based Scenarios of Water Security:Rights to Water,Rights of Waters, and Commercial Water Rights,”BioScience, Vol.71,2021, pp.115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