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释人员复权制度集成的实践逻辑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王利荣

归属院系:

法学院

作者:

王利荣

摘要:

在犯罪治理体系中,与运用识别技术强化管控特殊人群相比,刑释人员融入普通人生活始终是一个被搁置或被淡忘的话题。面对社会的冷漠和排斥倾向,仅仅摘掉受刑人标签即运行前科消灭机制,仍不足以帮助这类弱势加“另类”群体再社会化。“因犯罪失权—失权法律原因消失—复权—平权”的过程控制,不仅能更新普通人的权利观,提升特定人的权利意识和能力,还能在义务泛化的情形下压实基层政府的职责;逐步压缩特定人被限权的空间,一方面直面普通人与特定人之间存在的权利冲突,另一方面也真正将社会共治构想建立在社会共存基础上。因此,复权制度集成的实践逻辑应当是:在司法因应层面,扩大犯罪记录封存范围,将积极复权措施提前到自由刑执行阶段,运用政策杠杆适度压缩限制从业空间,畅通司法救济渠道限制义务主体的乱作为;在政府作为层面,基于刑释人员再社会化紧密衔接刑事法与行政法,将针对这类人群的专项服务嵌入社会福利、卫生医疗、文化教育、就业指导、劳动保护等普惠体系,消减直接和间接歧视;在社会接纳层面,借助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消除或淡化普通人与出狱人的心理隔膜,还给后者普通人身份。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4-09-15

学科:

刑法学

提交日期

2024-10-25

引用参考

王利荣. 刑释人员复权制度集成的实践逻辑[J]. 人权研究,2024(03):20-37.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刑释人员复权制度集成的实践逻辑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利荣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1.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法政学院;2.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省城乡文化发展中心;3.西南政法大学
  • dc.publisher
  • 人权研究
  • dc.identifier.year
  • 2024
  • dc.identifier.issue
  • 03
  • dc.identifier.page
  • 20-37
  • dc.date.issued
  • 2024-09-1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刑释人员;消极复权;积极平权;制度集成;实践逻辑;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在犯罪治理体系中,与运用识别技术强化管控特殊人群相比,刑释人员融入普通人生活始终是一个被搁置或被淡忘的话题。面对社会的冷漠和排斥倾向,仅仅摘掉受刑人标签即运行前科消灭机制,仍不足以帮助这类弱势加“另类”群体再社会化。“因犯罪失权—失权法律原因消失—复权—平权”的过程控制,不仅能更新普通人的权利观,提升特定人的权利意识和能力,还能在义务泛化的情形下压实基层政府的职责;逐步压缩特定人被限权的空间,一方面直面普通人与特定人之间存在的权利冲突,另一方面也真正将社会共治构想建立在社会共存基础上。因此,复权制度集成的实践逻辑应当是:在司法因应层面,扩大犯罪记录封存范围,将积极复权措施提前到自由刑执行阶段,运用政策杠杆适度压缩限制从业空间,畅通司法救济渠道限制义务主体的乱作为;在政府作为层面,基于刑释人员再社会化紧密衔接刑事法与行政法,将针对这类人群的专项服务嵌入社会福利、卫生医疗、文化教育、就业指导、劳动保护等普惠体系,消减直接和间接歧视;在社会接纳层面,借助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消除或淡化普通人与出狱人的心理隔膜,还给后者普通人身份。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由刑执行衔接机制研究”(项目号:21&ZD196)
  • dc.identifier.CN
  • 10-1671/D
  • dc.identifier.issn
  • 2096-8221
  • dc.identifier.if
  • 1.27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