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恐“去极端化”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Thinking on the Anti-Terrorism and“De-Radicalization” Work in China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倪春乐

作者:

倪春乐1 ;金浩波

摘要:

我国去极端化工作中存在话语体系构建和输出乏力,以及法治精细化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深度欠缺的问题。必须提炼安全供给与权利供给平衡的"去极端化"工作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去极端化"话语体系,强化话语输出以应对国际话语困境;要通过构建阶层式的"去极端化"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权利保护和安全保障;建立二元维度的"去极端化"权变评价体系,通过强化"去极端化"工作的科学属性,维护巩固治理效果。

出版日期:

2020-11-18

学科:

中外政治制度

收录:

CSSCI

提交日期

2021-01-14

引用参考

倪春乐;金浩波. 我国反恐“去极端化”工作的观察与思考[J]. 科学与无神论,2020(06):27-31+59.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我国反恐“去极端化”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 dc.contributor.author
  • 倪春乐;金浩波
  • dc.contributor.author
  • Ni Chunle;Jin Haobo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dc.publisher
  • 科学与无神论
  • dc.publisher
  • Science and Atheism
  • dc.identifier.year
  • 2020
  • dc.identifier.issue
  • 06
  • dc.identifier.volume
  • No.128
  • dc.identifier.page
  • 27-31+59
  • dc.date.issued
  • 2020-11-18
  • dc.subject
  • 去极端化;国家安全;法治治理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我国去极端化工作中存在话语体系构建和输出乏力,以及法治精细化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深度欠缺的问题。必须提炼安全供给与权利供给平衡的"去极端化"工作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去极端化"话语体系,强化话语输出以应对国际话语困境;要通过构建阶层式的"去极端化"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权利保护和安全保障;建立二元维度的"去极端化"权变评价体系,通过强化"去极端化"工作的科学属性,维护巩固治理效果。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PCode
  • 201818BFX088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的恐怖主义智能化防控对策实证研究”(18BFX088)的阶段性成果;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研究中心资助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source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dc.identifier.CN
  • 11-4075/B
  • dc.identifier.issn
  • 1008-9802
  • dc.identifier.if
  • 0
  • dc.subject.discipline
  • D63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