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速裁程序机理探析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廖中洪

归属院系:

法学院

作者:

罗发兴 ; 廖中洪

摘要:

<正>引言诉讼程序的设计往往是通过程序保障两造之间的充分对抗,而后由法院根据两造的对抗情况作出判定,这种"对抗一判定"的诉讼模式,是民事诉讼最基本的构造。为此,在诉讼程序的设计上采用复审制、对审制、法官阐明权、诉讼证据收集制度、言词主义等一系列机制。这些机制在保障当事人程序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诉讼拖沓。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面临着诉讼成本高昂、诉讼的迟延以及程序的复杂等诸多问题,已演变成"民事司法的危机"。随着程序分化、诉讼经济以及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防止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等理论、理念的出现和发展,在保留传统上的"对抗一判定"模式的同时,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增设相应的速裁机制,成为不少国家民事诉讼法制定和修改的方向之一。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发布的《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第6条明确要求:"继续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的简化形式,在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速裁程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13-08-31

学科:

诉讼法学

提交日期

2018-01-11

引用参考

罗发兴;廖中洪. 民事速裁程序机理探析[J]. 东南司法评论,2013(00):172-184.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民事速裁程序机理探析
  • dc.contributor.author
  • 罗发兴;廖中洪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 dc.publisher
  • 东南司法评论
  • dc.publisher
  • Southeast Justice Review
  • dc.identifier.year
  • 2013
  • dc.identifier.issue
  • 00
  • dc.identifier.volume
  • v.6
  • dc.identifier.page
  • 172-184
  • dc.date.issued
  • 2013-08-31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正>引言诉讼程序的设计往往是通过程序保障两造之间的充分对抗,而后由法院根据两造的对抗情况作出判定,这种"对抗一判定"的诉讼模式,是民事诉讼最基本的构造。为此,在诉讼程序的设计上采用复审制、对审制、法官阐明权、诉讼证据收集制度、言词主义等一系列机制。这些机制在保障当事人程序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诉讼拖沓。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面临着诉讼成本高昂、诉讼的迟延以及程序的复杂等诸多问题,已演变成"民事司法的危机"。随着程序分化、诉讼经济以及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防止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等理论、理念的出现和发展,在保留传统上的"对抗一判定"模式的同时,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增设相应的速裁机制,成为不少国家民事诉讼法制定和修改的方向之一。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发布的《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第6条明确要求:"继续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的简化形式,在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速裁程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项目“民事速裁程序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SFB2028)
  • dc.identifier.if
  • 0
  • dc.subject.discipline
  • D925.1
回到顶部